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贯彻全面性原则之方法论

【作者】 赵晓峰

【机构】 兰州市第六十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由于对于学生来说,参加何种形式的考试,都是对学生在该门学科上的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对学科的全面性贯彻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将该学科全面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方法论,全面性原则,获得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回归课本,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基础教育中,贯彻全面性发展原则至关重要。世上没有单纯的应试教育。无论是平时的考察考试,还是初中生最后面对的中考,都是对学生在该学科上的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性贯彻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学生能正确掌握该学科知识体系并能灵活应运,自然会取得好的成绩。那么,该怎样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原则呢。下面是我个人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要明确国家对本科目的课程标准要求。
  我们都知道,课程标准是一把标尺,是国家对某年龄段学生在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各种教材不断地引进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体系是不变的,那就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要达到的认知目标,教师应在此前提下巧妙设计、灵活实施、多元开发,开展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才能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基础:
  俗话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楼大厦也需要坚实的基础。基础,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明确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步中,对课本的研修和学习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通读课本;
  每门学科中都存在一些很锁碎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而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不能确定哪部分会出现在卷面上,因此,第一遍回归课本,要求通读。这遍阅读,要求不放过每个字,每句话,包括书上的小字部分,课外读物,旁栏小资料,有些考试说明上并未要求的,也可能作为题干中的材料出现。这遍阅读的检测手段,可以采用填空识记的形式,以便更快地查漏补缺。
        (2)精读课本;
  在第一遍通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本进行精读。精读的对象主要是课本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精读要求弄清书本上的每个概念,每条原理,理解这些概念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对相关概念进行分类和归纳,能分析该学科的原理。如果说通读只是对知识的了解和识记,那么,精读则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采用典型题例的形式使学生识图作答,分析比较。
        (3)研读和开拓课本;
  研读,即研究性阅读。这一阅读要求的层次就更高了。通过研读,不仅要对相关知识能理解,更要对知识原理进行运用,并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要能将课本的文字转化成图形,也要能用文字表述图形的含义。要对书本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读课本最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是相似知识点的辨析,不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变式训练是最常用最有效的。
  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练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书面表达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
        (1)解读和获得信息的能力;
  这个能力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读懂题干知识的内涵,才能使学生在题目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更容易选择解答题目的方向。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提取,选择好解题方向,紧扣题干问题调动所学知识,才能“一针见血”,快而准地剖析题目。
        (3)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如何表达个人对题目的分析与见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你的解题过程是否被判卷老师认可的关键,所以,对课程标准中相关概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作一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个人的想法。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学无止境”,学习并不是考试的工具,而是在学习中掌握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是学习的目的。对于课程标准的了解越深入,就越能引导学生在该门学科中做到更深地探索,避免学生走弯路、做无用功。
  四、提升综合素质,训练解题,取得好成绩。
        接受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的选拔,需要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反映在卷面上,所以,夯实基础后就要进行解题训练,在这一步中,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两个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第一,对考点的理解和把握要准确,对考点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的传递要无误。(把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把相关的易混淆知识点区别开来);
  第二,要研究新课程考试命题的特点与规律,复习过程中要遵循命题的规律,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时,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对题目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尤其突出了对学生分析、概括、推测、评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命题遵循的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引导学校在完成基础教育目标的同时推进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复习设计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2) 针对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做题的难度,有助于在做题中再次回顾基础知识点,也有助于对思维的误区进行辨析,通过辨析进一步澄清这些考点提炼观点,增强课堂的思维容量,真正的让学生学有所获,达到学有所乐。
  总之,方法大于态度。科学的方法,胜于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学与教,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贯彻全面性原则,就是要将知识全面系统化,能力化,有效应试化,一旦灵活掌握,将会成为千万考生备考的必胜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