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作者】 谭翠红
【机构】 重庆市忠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合格的教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是什么?学生要怎样学才能学到有用的、实际需要的数学知识,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堂教学怎样实现知识的“嫁接”?现代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成良好教学场景,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唱主角的导演,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扶持者”“助产士”。他的任务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来组织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占据充分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以前我们上课基本上是教师唱主角,在讲台上威严地站着,高高在上,讲得是唾沫飞溅,下面是学生被动地听着,听得是昏昏欲睡,教师感觉是灌也灌不进,填也填不满。经过多年的探索,这样做绝对是行不通的。教学是什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际上就是一种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进,是以教促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师生间没有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因此,我们就要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每天以饱满的热情进教室,面带微笑,说话语言亲切,态度诚恳。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合理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要学有用的数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时的模仿对象,也不再是不容改变的定理式的知识结构,而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它只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调整、改编、选择性地使用。我在教学中,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举的例子都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三、加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现代建构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就是通过学生主动地认识,将教材中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让每一个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盒子,让他们看看,摸摸,再小组讨论交流,他们很快就得出了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等结论。
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及时进行激励评价。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我的课堂上学生提问是很活跃的,例如:在教学《圆周长计算方法》时,同学们用软尺、毛线、直尺为工具测量圆的周长时,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我听到这个提问很高兴,于是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你探索一下,看看吧。”同学们通过操作,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当然,学生的认知程度毕竟有限,有时提的问题很幼稚,作为老师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及时肯定他们的提问,激励他们继续发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苏霍姆林斯基)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个同学的提问是:“爷爷买了6头小猪,要装在2个圈里,每个猪圈平均放几头?”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真是很激动, 要知道,那么小的学生要理解除法的意义还是有难度的。我特地竖起大母指:你真能干。我在课堂上用得最多的激励评语是“你这个问题提得真棒”“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总之,在新的理念下,教师应当转变角色,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以前我们上课基本上是教师唱主角,在讲台上威严地站着,高高在上,讲得是唾沫飞溅,下面是学生被动地听着,听得是昏昏欲睡,教师感觉是灌也灌不进,填也填不满。经过多年的探索,这样做绝对是行不通的。教学是什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际上就是一种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进,是以教促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师生间没有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因此,我们就要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每天以饱满的热情进教室,面带微笑,说话语言亲切,态度诚恳。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合理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要学有用的数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时的模仿对象,也不再是不容改变的定理式的知识结构,而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它只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调整、改编、选择性地使用。我在教学中,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举的例子都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三、加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现代建构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就是通过学生主动地认识,将教材中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让每一个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盒子,让他们看看,摸摸,再小组讨论交流,他们很快就得出了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等结论。
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及时进行激励评价。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我的课堂上学生提问是很活跃的,例如:在教学《圆周长计算方法》时,同学们用软尺、毛线、直尺为工具测量圆的周长时,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我听到这个提问很高兴,于是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你探索一下,看看吧。”同学们通过操作,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当然,学生的认知程度毕竟有限,有时提的问题很幼稚,作为老师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及时肯定他们的提问,激励他们继续发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苏霍姆林斯基)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个同学的提问是:“爷爷买了6头小猪,要装在2个圈里,每个猪圈平均放几头?”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真是很激动, 要知道,那么小的学生要理解除法的意义还是有难度的。我特地竖起大母指:你真能干。我在课堂上用得最多的激励评语是“你这个问题提得真棒”“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总之,在新的理念下,教师应当转变角色,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