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问题促思考 以思考求创新
【作者】 李广录
【机构】 羊泉初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全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给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谈一谈我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思考是科学探究的必要过程,创新使其得到升华。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思考,敢于创新。这方面可通过化学史教育,让学生认识怀疑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心理换位”,模拟学生提问,启发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提问的培养:①对化学公式提问,如:公式推导、物理量的意义,条件等。②对化学实验提问,如:实验是否符合绿色化学教育;实验方案是否完全、科学;能否寻找出实验的替代品等。③现实生活提问,如:为什么有冰雪的路上撒一些氯化钠后,就融化?④对解题方法提问,如:用质量差法,用对比法等能否举一反三,找到类似的方案。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和谐、平等的、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不再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而且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望;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展开积极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演示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新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不是中性呢?这时教师及时地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讨论很快掌握了新知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或联系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组织他们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后,要调动学生己有的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想,并作多方论证,积极思维,得到合理的结论。
2、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重“探索”、重“过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设计探索性的实验不失为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教材中验证规律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这时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反应物质的质量“变小”了。学生很迷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再由学生演示,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质量不变,学生非常兴奋,以探究的形式自然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3、重“渗透”、重“科学综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渗透”、“综合”不仅包括化学与生物、物理、数学等理科之间的综合,还包括理科与文科之间综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综合”,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在多学科之间相互综合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创新能力。例如: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与人类的问题,它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还涉及生物学、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一个综合课题。化学课上讲到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但要从化学的角度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的问题以及“限制有害气体排放”、“污水处理”、治理“三废”等 .
4、实施创新评价,激励创新精神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觉得创新教育需要一个正确的、全新的评价方式,这种正确、创新的评价方式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创新活动,对学生的创新加以肯定、表扬、鼓励,使学生尝到创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爱创新、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 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思考是科学探究的必要过程,创新使其得到升华。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思考,敢于创新。这方面可通过化学史教育,让学生认识怀疑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心理换位”,模拟学生提问,启发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提问的培养:①对化学公式提问,如:公式推导、物理量的意义,条件等。②对化学实验提问,如:实验是否符合绿色化学教育;实验方案是否完全、科学;能否寻找出实验的替代品等。③现实生活提问,如:为什么有冰雪的路上撒一些氯化钠后,就融化?④对解题方法提问,如:用质量差法,用对比法等能否举一反三,找到类似的方案。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和谐、平等的、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不再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而且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望;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展开积极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演示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新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不是中性呢?这时教师及时地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讨论很快掌握了新知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或联系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组织他们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后,要调动学生己有的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想,并作多方论证,积极思维,得到合理的结论。
2、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重“探索”、重“过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设计探索性的实验不失为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教材中验证规律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这时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反应物质的质量“变小”了。学生很迷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再由学生演示,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质量不变,学生非常兴奋,以探究的形式自然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3、重“渗透”、重“科学综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渗透”、“综合”不仅包括化学与生物、物理、数学等理科之间的综合,还包括理科与文科之间综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综合”,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在多学科之间相互综合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创新能力。例如: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与人类的问题,它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还涉及生物学、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一个综合课题。化学课上讲到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但要从化学的角度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的问题以及“限制有害气体排放”、“污水处理”、治理“三废”等 .
4、实施创新评价,激励创新精神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觉得创新教育需要一个正确的、全新的评价方式,这种正确、创新的评价方式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创新活动,对学生的创新加以肯定、表扬、鼓励,使学生尝到创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爱创新、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 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