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之策略

【作者】 潘云霞

【机构】 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校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作为教育工作 者,要明确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教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全方位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关键词:德育工作  有效性   策略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怎样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改革教育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任,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学生观,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只有教师的德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变,才能实现德育的共进。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是他们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教师应始终以研究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教师的人格形象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和德育教育。
  二、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现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课堂教学是落实学校道德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担负着尤为重要的使命。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育的走向和成功。
  三、整合教学内容,为德育提供丰富的教材保证
  现行学校德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品德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所以必须对以知识传授为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除要深入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进行精心设计外,还需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教科书以外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让德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德育才是最有效的,它能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的道德感知和道德共鸣,并外化为学生的道德实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道德规范,必须把它们还原到特定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道德是晦涩的教条。将德育投影到生活,学生才能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道德两难情境,由此才能更进一步地反省自身道德素养,通过观察体验、深入思考,从而自觉地内化道德、实践道德。
  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德育教学要注重认识,更要注重情感;要注重外部输入,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道德教学要从单一、枯燥的封闭式、注入式转变为交流讨论、情景模拟、创设情境、案例教学、讲座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学生在道德教学上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双向互动式的德育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想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更加自由的道德发展空间,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易感受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对具体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媒体,可以用投影、录音、电脑等演示,也可用教学挂图、实物或模拟实物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寓行为规范于课堂游戏、角色表演、情景模拟等生动的形式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激起小学生心中的道德求知欲。
  五、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树立学科教学活动是实施学科德育主渠道的观念。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并使德育带动各科教学工作的整体改革。对思想品德课程之外的各科教学,教育者应善于并勇于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时代背景的介绍、朗读训练、作品的分析讲解、作文的写作指导都是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在基本运动、游戏、比赛等形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六、开发校内外的德育活动资源
  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的营造,要靠德育工作者有意识地利用德育的艺术与技巧建设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学校应善于将营造文化的过程呈现成一个德育的培养过程。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校园里的校门、走廊、教室等场地,处处都呈现出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中去发现、体验,在享受、回味中接受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功能,树立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定期并长期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认知,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训练学生的文明行为。教育者应主动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让学生在教育者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确立整个活动计划,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活动的长远意义,使学生能体会到自我管理的成功与喜悦。
  七、加强家校合作、共促德育发展
  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会,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解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让孩子在各自的家庭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只有家校合作、家校携手,才能营造育人的广阔天空。
  总之,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当前小学德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地对存在问题做出合理地分析,对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德育进行改革。惟有如此,小学德育才能收到实效,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人,才是真正道德的人,才是闪烁着主体之光的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