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作者】 刁艳婷
【机构】 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如果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科学的一种特殊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那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一、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动用自己的“情感”把学生带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求知境地。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如在教学“蜗牛”这一课时,我利用谈话导入来放松学生们的心情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今天我们上的这一节课有一个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探讨,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一说有朋友要一起来上课,学生们都乐开了花,好奇心就起来了,到底是谁呢?我就拿出准备好的蜗牛,学生们一看是蜗牛兴趣就来了,都纷纷举手说要观察。
三、组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实践意义,在亲历探究与发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如教学“蜡烛会熄灭吗?”这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安排了“杯中的蜡烛会熄灭吗?”的猜想环节,以此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引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猜想,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状态,学生找蜡烛不会立即熄灭原因。为了进一步研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什么有关,我引导学生设计了控制自变量的简单实验,在实验中,我适时指导学生按要求操作,着重强调: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扣下杯子,只是杯子垫棋子数量不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观察,认真比较异同,从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中去领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经过诱导和讨论,学生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学得积极主动,理解知识也比较深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利用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冬天从外面进入暖和的室内,眼睛上有雾气看不清东西。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还是阴天还是多云?这些现象都与科学有关,不少学生都讲“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对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不少学生还提出了平时不懂的问题。由于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不少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形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可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准确、更快、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植物的一生》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制课件,可让学生浏览各种植物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征,并对这些植物的成长过程、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认识到植物一生的基本规律。运用多媒体增加了教学容量,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走向立体化,这一点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实现的。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一、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动用自己的“情感”把学生带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求知境地。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如在教学“蜗牛”这一课时,我利用谈话导入来放松学生们的心情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今天我们上的这一节课有一个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探讨,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一说有朋友要一起来上课,学生们都乐开了花,好奇心就起来了,到底是谁呢?我就拿出准备好的蜗牛,学生们一看是蜗牛兴趣就来了,都纷纷举手说要观察。
三、组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实践意义,在亲历探究与发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如教学“蜡烛会熄灭吗?”这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安排了“杯中的蜡烛会熄灭吗?”的猜想环节,以此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引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猜想,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状态,学生找蜡烛不会立即熄灭原因。为了进一步研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什么有关,我引导学生设计了控制自变量的简单实验,在实验中,我适时指导学生按要求操作,着重强调: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扣下杯子,只是杯子垫棋子数量不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观察,认真比较异同,从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中去领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经过诱导和讨论,学生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学得积极主动,理解知识也比较深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利用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冬天从外面进入暖和的室内,眼睛上有雾气看不清东西。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还是阴天还是多云?这些现象都与科学有关,不少学生都讲“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对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不少学生还提出了平时不懂的问题。由于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不少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形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可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准确、更快、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植物的一生》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制课件,可让学生浏览各种植物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征,并对这些植物的成长过程、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认识到植物一生的基本规律。运用多媒体增加了教学容量,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走向立体化,这一点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实现的。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