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 于世洋
【机构】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课改教师,我明白,如果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就是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课堂教学上。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变着法为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就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课堂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查阅资料,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轻松的,快乐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就足了。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津津有味地讲,学生枯燥无味地听”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材,开展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把师生都转换为文本角色,拉近学生与教师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演员。通过读、讲、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积极投入自己的体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比如“叫苦连天、议论纷纷。”是本课重点词语,如果教师“魔方”似的讲解,二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所以,我巧妙地融词义理解与阅读、表演之中,孩子们就不知不觉地理解词语,理解了句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体会到了语文中蕴含的情趣。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读中质疑
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比如,我们在读一本新书或者学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一开始不是全部都能读懂的,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且这问题是自己产生的,并不是别人给我们提出来的,再读一遍的时候会弄懂一些,有些读了两遍还弄不明白的,查查字典,翻翻资料,再读一读,最后就读懂了。这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充分地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试着解决问题。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质疑。这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理解基础上的对课文的又一次整体把握。
三、读中点拨,培养语感
学生语言感情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师仅仅让学生大量、充分、多种形式地读就能得到的,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大量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入情入境,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首先,创设情境。“新课标”指出,应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之首,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给予关注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激活学生与课文有关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行阅读,为语感培养奠定良好而积极的心理基础。创设情境,对于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阅读的导入过程,或者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者借助挂图、实物、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
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课前,教师把做好的动物头饰放在讲桌里,上课的时候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这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谁想要?”(孩子们争着抢着拿到小动物的头饰,非常兴奋。)这些小动物们要做什么呢?21课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老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那就请你们自由读课文吧!学生戴着头饰读课文,读得十分高兴。然后让孩子们结成小组表演,师生共同表演,表演后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不但消化了课文内容,而且从情感上受到了熏陶感染。
情境的创设,能够架设一条连结现实生活的桥梁,唤醒孩子们相关的生活经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生从生活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感知书面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了基础。
培养语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能力,光靠课内学习是不够的,也要靠课外学习。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要大量阅读课外书。“新课表”中明确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在平时,鼓励学生勤读书,爱读书,善读书。
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或文章。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在读书中发现问题,把问题记在日记本上,回到学校和同学、老师共同探讨、研究、解决。同时指导学生课外积累,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积累在本上,为日常的习作储备材料。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作为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潜心读书,书生琅琅,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象;有充满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学生一定能够轻松愉快地享受我们的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变着法为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就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课堂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查阅资料,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轻松的,快乐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就足了。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师津津有味地讲,学生枯燥无味地听”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材,开展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把师生都转换为文本角色,拉近学生与教师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演员。通过读、讲、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积极投入自己的体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比如“叫苦连天、议论纷纷。”是本课重点词语,如果教师“魔方”似的讲解,二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所以,我巧妙地融词义理解与阅读、表演之中,孩子们就不知不觉地理解词语,理解了句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体会到了语文中蕴含的情趣。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读中质疑
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比如,我们在读一本新书或者学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一开始不是全部都能读懂的,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且这问题是自己产生的,并不是别人给我们提出来的,再读一遍的时候会弄懂一些,有些读了两遍还弄不明白的,查查字典,翻翻资料,再读一读,最后就读懂了。这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充分地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试着解决问题。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质疑。这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理解基础上的对课文的又一次整体把握。
三、读中点拨,培养语感
学生语言感情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师仅仅让学生大量、充分、多种形式地读就能得到的,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大量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入情入境,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首先,创设情境。“新课标”指出,应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之首,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给予关注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激活学生与课文有关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行阅读,为语感培养奠定良好而积极的心理基础。创设情境,对于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阅读的导入过程,或者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者借助挂图、实物、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
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课前,教师把做好的动物头饰放在讲桌里,上课的时候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这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谁想要?”(孩子们争着抢着拿到小动物的头饰,非常兴奋。)这些小动物们要做什么呢?21课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老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那就请你们自由读课文吧!学生戴着头饰读课文,读得十分高兴。然后让孩子们结成小组表演,师生共同表演,表演后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不但消化了课文内容,而且从情感上受到了熏陶感染。
情境的创设,能够架设一条连结现实生活的桥梁,唤醒孩子们相关的生活经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生从生活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感知书面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了基础。
培养语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能力,光靠课内学习是不够的,也要靠课外学习。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要大量阅读课外书。“新课表”中明确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在平时,鼓励学生勤读书,爱读书,善读书。
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或文章。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在读书中发现问题,把问题记在日记本上,回到学校和同学、老师共同探讨、研究、解决。同时指导学生课外积累,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积累在本上,为日常的习作储备材料。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作为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潜心读书,书生琅琅,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象;有充满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学生一定能够轻松愉快地享受我们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