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姚 琴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中,课中的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激发;兴趣培养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全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它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高中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以及社会教师,家长方面的影响 
  (1)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2)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3)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4)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5)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体育观念十分淡薄,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 
  2、学生主观积极性不高 
  ⑴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⑵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不能玩;⑶身体发展和性别都有一定差异。男女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的教学大纲强调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教学的配角。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健康教学放在第一位的课堂的中心目标,教育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健身意识。只有炼就强健的体魄,才能为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告诉人们,体育不仅能够使人健康长寿,而且更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能使人的生命之树充满生机,体育锻炼的潜在价值与人的一生相伴。教师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本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促进新课目标的有效实现、能否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否吸引学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唤起并组织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寓教于趣,趣于教中,尽量设计一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活动。唤起求知欲。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1、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兴奋性强、乐于接受新东西。他们不喜欢机械重复和“车轱辘”转似的练习程式,而喜欢变化多样的、新颖的、生动的、有层次的、操作简便的练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2、利用运动竞争激励机制,巩固学生的体育兴趣。竞争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因为竞争中的人们存在想赢不想输的自然的感情动机。竞赛对肌体机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增加紧张度、兴奋度、参与度,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健全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3、创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刚毅果断、精力充沛、反应敏捷、体魄健壮、朝气蓬勃的形象,会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势。体育教师除了要建立良好的外形形象外,还应有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精练的讲解,和蔼可亲的教态,以及富有情趣的诙谐,都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爱护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与学生真诚相待,增加感情投入,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情感的统一将会使你的课堂充满“人情味”,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除体育教师外,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课教师如能与学生同练共娱,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