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上好村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
【作者】 苏春俐
【机构】 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笔者长期从事村镇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对村镇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与理解。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从“敢学”、“乐学”、“自学”、“会学”的独特角度,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人机情感”主线,让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得其乐,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村镇教学 乐学 自学 信息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实施,“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村镇中小学课堂,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计算机操作与应用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课”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落后、“被边缘化”、教学与现实脱节等诸多问题。笔者长期从事村镇一线信息技术课教学,现根据个人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村镇信息技术课谈些看法。
一、拉近人机距离,让学生“敢”学习。
在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相对滞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个新鲜玩艺儿。他们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敬畏”。因此,他们在操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畏首畏尾,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眼前“宝贝”,或者会感觉计算机很神奇,很复杂,以致造成教与学的沟通存在相当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不安与恐惧心理,拉近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避免使用“它非常神奇”“它非常有本事”“计算机无所不能”等类似吹嘘计算机的词语。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要多使用主动的语态。如“我们能让计算机……”“计算机能帮我们做……”,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是自己的工具、帮手,是很听话的,能够被自己所掌握、控制,学习计算机没什么困难的,缩短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隔阂,放开手脚,“大胆”学习。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原动力所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农村,学生平时大多是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和网吧中才能接触到计算机,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更大,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也更高。
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角色,融入课堂氛围。信息技术老师要尽可能设计丰富而新颖、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环节,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语言来缩短学生同教材之间的距离。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等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不仅乐意学、更能主动学,让学生充分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集中精神对待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学习中不仅仅学会了信息技术、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当然,这也给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入把握、吃透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环节,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触动、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此外,老师们还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学习园地”、“校园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等。相信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一定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激情,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在感到新奇、有悬念的同时更加体会到这个课“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求知欲望一旦被激发起来,教师当然就可以水到渠成,顺利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的大洋彼岸。
三、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知识总量在短时间内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村镇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对落后,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拥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如何加快,都能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单纯随着教师的讲、演示而进行简单操作。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再讲——学生再练……”如此的循环往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减淡,他们常会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学就会,没有新鲜感,但过后就忘,离开老师就无所适从。因此,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所在。
(一)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验自学的乐趣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某一种软件,往往同一个操作目的,可以由多种操作方法完成。而这些教学内容就成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的绝佳内容。
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菜单中的“字体”按钮。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宋体的课题文字,但有些学生喜欢楷体,有些学生喜欢隶书……笔者便让他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字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更为简单的方法——直接单击工具栏“字体”旁的下拉按钮,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不同的字体。还有的学生不仅设置了字体,而且学会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使文字更为漂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
(二)及时肯定、表扬自我探究的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自学成果时,如果还能得到一份肯定他们的自学成绩的电子奖状,那一定会更令他们欣喜。
(三)用激励的语言鼓励自主探究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你自己试试看”“你能行”“你真棒”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针剂,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
四、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雷同性,如各种软件的打开和关闭,软件的安装,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用法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从而能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教师讲课时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而不是束缚学生想象的枷锁。
总之,村镇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要更多人长期不懈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不应在乎教会了学生使用多少软件,创作了多少作品,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只会按要求操作而不会思考的“信息技术呆子”。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普及和发展,村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一定会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刚,刘友林.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J].中小学电教,2005(3):14—16
[2]王晓玲,张筱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分析.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9):89—90
[3]王茹.浅谈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发展.
[4]谈儒强.从情感视角看教师的专业认同[J].教育与现代化,2008,(1):51.55.
关键词:信息技术 村镇教学 乐学 自学 信息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实施,“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村镇中小学课堂,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计算机操作与应用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课”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落后、“被边缘化”、教学与现实脱节等诸多问题。笔者长期从事村镇一线信息技术课教学,现根据个人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村镇信息技术课谈些看法。
一、拉近人机距离,让学生“敢”学习。
在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相对滞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个新鲜玩艺儿。他们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敬畏”。因此,他们在操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畏首畏尾,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眼前“宝贝”,或者会感觉计算机很神奇,很复杂,以致造成教与学的沟通存在相当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不安与恐惧心理,拉近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避免使用“它非常神奇”“它非常有本事”“计算机无所不能”等类似吹嘘计算机的词语。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要多使用主动的语态。如“我们能让计算机……”“计算机能帮我们做……”,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是自己的工具、帮手,是很听话的,能够被自己所掌握、控制,学习计算机没什么困难的,缩短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隔阂,放开手脚,“大胆”学习。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原动力所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农村,学生平时大多是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和网吧中才能接触到计算机,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更大,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也更高。
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角色,融入课堂氛围。信息技术老师要尽可能设计丰富而新颖、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环节,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语言来缩短学生同教材之间的距离。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等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不仅乐意学、更能主动学,让学生充分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集中精神对待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学习中不仅仅学会了信息技术、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当然,这也给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入把握、吃透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环节,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触动、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此外,老师们还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学习园地”、“校园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等。相信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一定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激情,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在感到新奇、有悬念的同时更加体会到这个课“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求知欲望一旦被激发起来,教师当然就可以水到渠成,顺利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的大洋彼岸。
三、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知识总量在短时间内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村镇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对落后,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拥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如何加快,都能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单纯随着教师的讲、演示而进行简单操作。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再讲——学生再练……”如此的循环往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减淡,他们常会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学就会,没有新鲜感,但过后就忘,离开老师就无所适从。因此,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所在。
(一)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验自学的乐趣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某一种软件,往往同一个操作目的,可以由多种操作方法完成。而这些教学内容就成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的绝佳内容。
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菜单中的“字体”按钮。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宋体的课题文字,但有些学生喜欢楷体,有些学生喜欢隶书……笔者便让他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字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更为简单的方法——直接单击工具栏“字体”旁的下拉按钮,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不同的字体。还有的学生不仅设置了字体,而且学会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使文字更为漂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
(二)及时肯定、表扬自我探究的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自学成果时,如果还能得到一份肯定他们的自学成绩的电子奖状,那一定会更令他们欣喜。
(三)用激励的语言鼓励自主探究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你自己试试看”“你能行”“你真棒”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针剂,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
四、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雷同性,如各种软件的打开和关闭,软件的安装,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用法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从而能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教师讲课时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而不是束缚学生想象的枷锁。
总之,村镇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要更多人长期不懈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不应在乎教会了学生使用多少软件,创作了多少作品,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只会按要求操作而不会思考的“信息技术呆子”。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普及和发展,村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一定会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刚,刘友林.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J].中小学电教,2005(3):14—16
[2]王晓玲,张筱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分析.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9):89—90
[3]王茹.浅谈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发展.
[4]谈儒强.从情感视角看教师的专业认同[J].教育与现代化,2008,(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