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家校一体多方联动 预防聋生违法犯罪

【作者】 张建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2011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周永康在京主持召开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专题会议上强调,要带着爱心和责任,认真研究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在校聋生是青少年中最为关注的弱势人群体,他们听不见、说不出,在无声的世界中苦寂生存,令人揪心。目前,聋哑人犯罪越来越多,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对聋哑人犯罪深感痛心。近年来,潍坊聋哑学校通过深刻分析聋人犯罪的原因、特点、原因,形成了加强早期干预,建立社会联动的教育管理体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家校协作,不断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做好预防聋生违法犯罪工作,根绝聋人犯罪的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在周边特校不时发生聋生出走且出走后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情况下,潍坊聋哑学校没有一名学生离家出走,没有一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持之以恒地落实在校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阵地作用,让聋生在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是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在各门学科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安排专门时间,加强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教育聋生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帮助聋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不断解决聋生的心理问题,全面提高聋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加强语言教学研究,提高了聋生语言水平;通过组织聋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他们与健听人交往的能力,增长了社会知识和经验。三是对有不良行为的聋生,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把“善待聋生的错误”作为每名教职员工教育引导聋生的契机,杜绝体罚、训斥、责骂等不良行为,避免了学生产生反感或形成心理逆反等问题。四是针对学生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组织防拐防骗的技能方法的专题教育、组织情景演练自救方法、请曾经被骗出走又回来的聋人现身说法、请派出所警官举办讲座、组织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等,并形成了长效机制。通过案例剖析、警示教育,使聋生认识了违法犯罪的危害,进一步增强了聋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家校协作,建立家校一体的在校生违法犯罪工作预防体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通过家长学校授课、赠送家长学习资料、开通家校联系热线等方式指导家长作好预防聋生犯罪的工作。一是帮助聋生父母增强育人素质,加强对标准手语、法律常识、德育知识的学习,家长们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形成了“家校一体”育人机制,保障其健康成长。二是帮助聋生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生理、心理缺陷,正面了解、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孩子的人格,告诫其教育方式,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对孩子的错误不要揭短,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放任自流,保护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远离违法犯罪。三是加强家校沟通,相互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变化,耐心、细致的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在家感觉到父母的关爱,让聋生在校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让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健康成长。
  三、不断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坚持多种手段共同做好在校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近年来,我们把融合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搭建良好的社会平台,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支持与帮助,一一展现在聋生面前,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聋生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免除了聋生的学杂费、书费和生活费等全部费用,建立了聋生就学的保障体系,解除了聋生家庭的后顾之忧,让聋生及其家庭从内心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二是让聋儿掌握一技之长,建立聋生成长的保障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开设了木工、缝纫、电焊、烹饪等十几项适合聋生特点的专业课程,让每名聋生毕业后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成为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杜绝了聋生毕业后无所事事,因无生活经济来源,结伙去偷、去抢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关注聋哑青少年的生存状态,为其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建立完善的聋人生存、发展保障体系。近年来,我们始终关注聋生毕业后的生活,跟踪他们的生存状况,这既是学校教育的继续,也是学校更正不足和实施创新的需求。为让聋生毕业后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适时组织企业进学校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行校企对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校所有毕业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聋生彻底解决了生存需求,过上了象健全人一样的正常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了聋生走向社会后的犯罪问题。四是大力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社会关爱聋生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们利用“全国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等时机,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中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人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聋生,消除人们对聋哑人的偏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聋生真正融入社会,走向生活,远离违法犯罪。
  四、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宣传体系
  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对全体社会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多项功能,对提高聋生法制意识、预防违法犯罪,维护其合法权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建立法制教育组织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教师、法制副校长、法律辅导员等组成的法制教育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制定教育宣传计划,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法制教育课,全力做好在校生法制教育。二是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近年来,我们坚持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班会、手抄报、黑板报、录像等形式等开展遵纪守法专题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以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为重点,组织有关人员辅导讲座,结合生动的案例宣传优秀和违法犯罪青少年典型,以“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实现警校共育。三是注重协调,加强对聋生的保护,筑起“安全”警戒线。学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秽,营造一个舒心、安宁的学习、生活环境。
  近年来,在周边特校不时发生聋生出走且出走后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情况下,潍坊聋哑学校没有一名学生离家出走,没有一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