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哲学知识与高中政治的几个结合点

【作者】 张志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中学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也不例外。
  关键词:哲学知识 政治知识 结合点
  辩证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也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是中学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哲学知识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方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也不例外。我们在进行高三《思想政治》教学时,应该把高二的哲学知识与高三的政治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用相应的政治知识验证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普遍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来分析理解相关的政治知识。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高三教材中的一些政治理论和政治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并进而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为此,笔者试把哲学知识与政治知识的主要结合点归纳如下: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与政治知识的结合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比如,可用该原理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我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首先,我国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其次,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客观条件。再次,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汉族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但资源不足,活动空间狭窄。因此,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共同繁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体现这一原理的还有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一国两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与政治知识的结合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就是对立统一。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反对片面性。例如,可用该原理分析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我国,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国家管理之权。而保障人民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就是社会主义法制。因此,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形态,民主则是法制的灵魂。二者是灵与肉、神与形的关系。所谓“民主立国”与“依法治国”,其寓意就在于此。
  还可用该原理分析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人权与主权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即对立统一。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人权是针对公民个人而言的,主权是针对国家而言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的集体人权,是人权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失去主权,也就失去人权,所以,要享有人权首先要有主权。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吹“人权高于主权”,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体现对立统一关系的还有政治与经济、国体与政体、民主与专政、权利与义务、民主与集中、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点。
  三、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与政治知识的结合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分,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例如,可用该原理分析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在“一国”前提下的“两制”中,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其人口只占大陆人口的2%,面积约占大陆面积的0.39%,因此是非主体部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根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原理,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还可用该原理说明国家的定义。事实上,国家不仅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关,也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但是在阶级社会里,维护阶级统治是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虽然也是国家赖以存在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相对于阶级统治而言,则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即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我们把国家的定义表述为“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还可用该原理分析以下各知识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等等。
  四、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下转第24页)(上接第3页)理与政治知识的结合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运动、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止的观点。例如,可用该原理认识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首先应该承认,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各党轮流执政,与封建专制统治和法西斯独裁统治相比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这种制度可以防止出现个别集团或个别人物的独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政治腐败和保持社会稳定;在这种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也拥有了一定的民主权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劳动人民维护和扩大自身政治权益的斗争。但是我们更应看到这种制度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从本质上看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这主要表现在:它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调解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等。所以,我国决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处处渗透在高三教材中,因受篇幅限制,在此不再一一归纳和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