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因为了解,所以心疼
【作者】 常月琴
【机构】 马甸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为期一周的家访活动缓缓落下了帷幕,可回忆这一周的家访经历,我的心情却无法轻松起来。
在我这次走访的家庭里,家长都能实事求是,能比较客观地分析孩子的现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我,趁机我也从家长那儿汲取了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我深感这次家访的重要,是它给了我机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一些学习习惯,使我更加的了解孩子,对孩子有个新的认识,这多么有意义呀!
可是,在这次的家访中,我却更多的了解了一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还有反思。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书写作业时,我要求他们要注意格式,譬如一行只能写两个词组或一个句子。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可我却发现小鹏同学每次作业都不按照要求,每一行都写得密密麻麻,有些甚至辨认不清。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批评他,着急的时候就当着全班同学说,“如果你买不起本子,老师给你买去!”可每次他都是低着头,沉默不语。我觉得,他的学习态度太差了。这次家访,他是我的第一个家访对象。
走进他的家,我才发现,在21世纪的农村,真的还有如此贫穷的家庭。破旧的瓦房,陈旧的家具,脏乱的房间。一切都不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有遇到他的父母,只看到了一个同样沉默而衣衫破旧的老人,那是小鹏的奶奶。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我得知,小鹏的爸爸几年之前因为开车出了事故,赔得倾家荡产。后来就一蹶不振,带着小鹏的妈妈出去打工了。常年不回家,只是偶尔会寄些钱回来,也只能勉强充当孩子的生活费。小鹏身上的衣服几乎都是别人送的穿剩下的。
看着在一旁做作业的憨厚的小鹏,我不由深感愧疚和自责,我有什么资格去批评这样一个孩子呢?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仅仅凭自己的想法,就想当然的去指责这样一个孩子?!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又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多少像他这样的学生呢?我对学生的了解是如此肤浅啊!
我告诉小鹏,以后没有本子了,就跟老师说,但作业还是要注意格式的。他羞涩地笑了,说:“老师,我不要你的本子,以后我肯定写好,但我能不能把铅笔写过的擦掉重写?”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郑重地点了点头。
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对晓谕的家访。
放学后,我在一名学生的带领下,来到了双彭村。晓谕是一个男孩子,却没有同龄人的顽皮和活泼,无论是课后还是课上,总很少看见他无忧的笑容,反倒是一天到晚心事重重的。学习上虽不马虎,却也不用心,所以英语成绩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水平。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获知了一个信息,他是从城里转回乡下的,而且原来成绩很不错。而转学原因却无人知晓。我也曾经问过晓谕本人,他却都是沉默不语。我直觉认为这和他的家庭有本质的联系。
来到晓谕家,这是一个农村常见的家庭,三间楼房伫立在村庄中间,家里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的奶奶接待了我们,这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太太,提到孙子就有说不完的话,“老师啊,你们要给我们抓紧这孩子。我们说的话他不听,只听老师的话。以前一二年级在城里上学的时候,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现在这成绩是直线下降。我叫他好好学习,他理都不理我们。他爸爸又不在家。我们拿他没办法呀!”
看来她是误解我了,以为我是来告状的,所以先将自己的孙子进行了全盘否定。我笑着打断了她的话,“奶奶,晓谕在学校挺好的,上课听讲挺认真的,就是不爱讲话。下课后也从不和其他人追逐搞打。挺让老师省心的。我今天来主要就是了解一下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在家里的表现。他的学习平时有谁负责呀?”
老人叹了口气,告诉我,孩子的父母两年之前离婚了。现在的是后妈。离婚之后,由于晓谕的父亲去外地打工了,无人照顾孩子,所以就把孩子转回老家上学了。平时的生活起居都有老人照顾。
对于孩子变化的原因,我这才稍微有所了解。孩子虽然年幼,但对于家庭的变故还是有所感觉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阴影,认为自己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在学校里怕同学嘲笑,所以通常会变得很沉默或很捣蛋。而晓谕无疑是前一种。即使后妈对自己很好,却也有抵触情绪,因为抵触所以不听话,这也是常见的现象。
后来,我又见到了晓谕的后妈。这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人,小小巧巧,看起来倒不像是书中描述的尖酸刻薄的后母形象。
看见我,她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老师来了呀!?你坐你坐。我去给你泡杯茶。”
我忙阻止了,拉她坐下,“我就了解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刚才奶奶说了,孩子的学习是由你来负责的。而且,听说你也是高中毕业,对付孩子的学习应是绰绰有余吧?”
她叹了口气:“老师,想必情况你都已经知道了。我检查他的作业是不难,难的是督促和管教他。我是个做晚娘的,管松了吧,他不听!管严了吧,又要有人说我心狠,毕竟不是自己生的。所以,他现在犯了错,或者学习不认真,我只能说说,还不能重,说重了,他就会回我,你又不是我妈。一句话噎死人哪!如果是我亲生的,我说得重点轻点,或者动手打两巴掌,都没事。但……只有他爸爸回来,才会好点。”
我劝慰了她几句:“你的心情我能够理解。可是以后呢,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忘记自己是个后妈,要把他当成你的亲生儿子。该管就管,该疼就疼,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说。当然,这做起来可能有点难,但时间长了,孩子他爸和他奶奶肯定都能理解的。好吧?这孩子其实挺聪明懂事的,只要你们在家里注意教育他的方式,有什么情况就和老师多联系,这样学校和家庭联手,对孩子肯定有好处的。”
......
离开晓谕家的时候,天已微暗,我的心情也沉甸甸的。晓谕的家庭是特殊的,却也是不特殊的。我所任教的这个班级,离异再婚或单亲家庭就占到近百分之二十。成人的是是非非我无从评价,可是却因为自己的追求而放弃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忘记了去关注孩子幼小的心灵,过低地估计了给孩子带来的创伤,这,何尝不是做父母的失职。想起儿子五岁时曾经画过一幅画,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矗立着三座房子,左边的写着爸爸,右边的写着妈妈,而中间的则写着宝宝。在不远处的草坪上,有三个人正手牵着手,儿子在旁边写着: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那幅画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对于孩子来说,和谐恩爱的家庭对他的性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光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就得了解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学生,就得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但由于现在学校的相对集中,学生分散在乡镇的角角落落,所以家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体会倒家访的重要性。越是走进学生家庭,越是了解这些学生,我就越心疼。社会进步了,物质条件丰富了,可是在这样浮躁的社会,有谁来真正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有谁去顾及到孩子的感情需要呢?有多少父母能陪伴孩子左右,参与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的喜悦呢?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在身边才是最大的幸福。
在我这次走访的家庭里,家长都能实事求是,能比较客观地分析孩子的现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我,趁机我也从家长那儿汲取了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我深感这次家访的重要,是它给了我机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一些学习习惯,使我更加的了解孩子,对孩子有个新的认识,这多么有意义呀!
可是,在这次的家访中,我却更多的了解了一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还有反思。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书写作业时,我要求他们要注意格式,譬如一行只能写两个词组或一个句子。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可我却发现小鹏同学每次作业都不按照要求,每一行都写得密密麻麻,有些甚至辨认不清。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批评他,着急的时候就当着全班同学说,“如果你买不起本子,老师给你买去!”可每次他都是低着头,沉默不语。我觉得,他的学习态度太差了。这次家访,他是我的第一个家访对象。
走进他的家,我才发现,在21世纪的农村,真的还有如此贫穷的家庭。破旧的瓦房,陈旧的家具,脏乱的房间。一切都不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有遇到他的父母,只看到了一个同样沉默而衣衫破旧的老人,那是小鹏的奶奶。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我得知,小鹏的爸爸几年之前因为开车出了事故,赔得倾家荡产。后来就一蹶不振,带着小鹏的妈妈出去打工了。常年不回家,只是偶尔会寄些钱回来,也只能勉强充当孩子的生活费。小鹏身上的衣服几乎都是别人送的穿剩下的。
看着在一旁做作业的憨厚的小鹏,我不由深感愧疚和自责,我有什么资格去批评这样一个孩子呢?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仅仅凭自己的想法,就想当然的去指责这样一个孩子?!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又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多少像他这样的学生呢?我对学生的了解是如此肤浅啊!
我告诉小鹏,以后没有本子了,就跟老师说,但作业还是要注意格式的。他羞涩地笑了,说:“老师,我不要你的本子,以后我肯定写好,但我能不能把铅笔写过的擦掉重写?”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郑重地点了点头。
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对晓谕的家访。
放学后,我在一名学生的带领下,来到了双彭村。晓谕是一个男孩子,却没有同龄人的顽皮和活泼,无论是课后还是课上,总很少看见他无忧的笑容,反倒是一天到晚心事重重的。学习上虽不马虎,却也不用心,所以英语成绩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水平。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获知了一个信息,他是从城里转回乡下的,而且原来成绩很不错。而转学原因却无人知晓。我也曾经问过晓谕本人,他却都是沉默不语。我直觉认为这和他的家庭有本质的联系。
来到晓谕家,这是一个农村常见的家庭,三间楼房伫立在村庄中间,家里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的奶奶接待了我们,这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太太,提到孙子就有说不完的话,“老师啊,你们要给我们抓紧这孩子。我们说的话他不听,只听老师的话。以前一二年级在城里上学的时候,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现在这成绩是直线下降。我叫他好好学习,他理都不理我们。他爸爸又不在家。我们拿他没办法呀!”
看来她是误解我了,以为我是来告状的,所以先将自己的孙子进行了全盘否定。我笑着打断了她的话,“奶奶,晓谕在学校挺好的,上课听讲挺认真的,就是不爱讲话。下课后也从不和其他人追逐搞打。挺让老师省心的。我今天来主要就是了解一下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在家里的表现。他的学习平时有谁负责呀?”
老人叹了口气,告诉我,孩子的父母两年之前离婚了。现在的是后妈。离婚之后,由于晓谕的父亲去外地打工了,无人照顾孩子,所以就把孩子转回老家上学了。平时的生活起居都有老人照顾。
对于孩子变化的原因,我这才稍微有所了解。孩子虽然年幼,但对于家庭的变故还是有所感觉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阴影,认为自己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在学校里怕同学嘲笑,所以通常会变得很沉默或很捣蛋。而晓谕无疑是前一种。即使后妈对自己很好,却也有抵触情绪,因为抵触所以不听话,这也是常见的现象。
后来,我又见到了晓谕的后妈。这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人,小小巧巧,看起来倒不像是书中描述的尖酸刻薄的后母形象。
看见我,她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老师来了呀!?你坐你坐。我去给你泡杯茶。”
我忙阻止了,拉她坐下,“我就了解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刚才奶奶说了,孩子的学习是由你来负责的。而且,听说你也是高中毕业,对付孩子的学习应是绰绰有余吧?”
她叹了口气:“老师,想必情况你都已经知道了。我检查他的作业是不难,难的是督促和管教他。我是个做晚娘的,管松了吧,他不听!管严了吧,又要有人说我心狠,毕竟不是自己生的。所以,他现在犯了错,或者学习不认真,我只能说说,还不能重,说重了,他就会回我,你又不是我妈。一句话噎死人哪!如果是我亲生的,我说得重点轻点,或者动手打两巴掌,都没事。但……只有他爸爸回来,才会好点。”
我劝慰了她几句:“你的心情我能够理解。可是以后呢,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忘记自己是个后妈,要把他当成你的亲生儿子。该管就管,该疼就疼,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说。当然,这做起来可能有点难,但时间长了,孩子他爸和他奶奶肯定都能理解的。好吧?这孩子其实挺聪明懂事的,只要你们在家里注意教育他的方式,有什么情况就和老师多联系,这样学校和家庭联手,对孩子肯定有好处的。”
......
离开晓谕家的时候,天已微暗,我的心情也沉甸甸的。晓谕的家庭是特殊的,却也是不特殊的。我所任教的这个班级,离异再婚或单亲家庭就占到近百分之二十。成人的是是非非我无从评价,可是却因为自己的追求而放弃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忘记了去关注孩子幼小的心灵,过低地估计了给孩子带来的创伤,这,何尝不是做父母的失职。想起儿子五岁时曾经画过一幅画,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矗立着三座房子,左边的写着爸爸,右边的写着妈妈,而中间的则写着宝宝。在不远处的草坪上,有三个人正手牵着手,儿子在旁边写着: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那幅画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对于孩子来说,和谐恩爱的家庭对他的性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光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就得了解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学生,就得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但由于现在学校的相对集中,学生分散在乡镇的角角落落,所以家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体会倒家访的重要性。越是走进学生家庭,越是了解这些学生,我就越心疼。社会进步了,物质条件丰富了,可是在这样浮躁的社会,有谁来真正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有谁去顾及到孩子的感情需要呢?有多少父母能陪伴孩子左右,参与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的喜悦呢?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在身边才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