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有效尝试
【作者】 李 红
【机构】 内蒙古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法律教学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人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中确立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明确的目标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实施案例教学法,从案例选编,到每一个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2、深刻的启发性。法律课教学中的案例,都是精心选择的,这些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3、突出的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在已经实践了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作技巧。
4、充分的自主性。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的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体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5、较强的综合性。案例的求解较为复杂,案例的教学的实施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1、案例讲授法。它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说明课程的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方法又具体分为两种:
(1)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课程的内容(基本理论)。在“正当防卫”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上课一开始就导入“贼入家门”为案例:主人与小偷在扭打过程中将小偷打死,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主人觉得冤枉,群众也议论纷纷。学生对这个案例很感兴趣,都急于知道法院判决的结果。我没有告诉学生结果,而是指导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发言、评价等环节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了理论知识,印象深刻。
(2)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案例起到例证的作用。在“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教学中,我则采用了这种方法。该理论说自然人从一出生就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非人人都有民事行为能力,而是以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不同区别对待。这个理论抽象难解,我在理论讲完后,引入了一个“一个月的的婴儿可以成为民事诉讼的原告吗”的案例:该婴儿的父母在车祸中双双去世,他的祖父母从他的名义起诉要求肇事司机赔偿各种费用。该婴儿年龄虽小,有成为原告的民事权利能力。由于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由监护人代理他行使这个权利。
学生通过这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很容易地理解里这个抽象的理论,教学效果明显。
2、案例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讨论从组织形式来看,可以先分为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我在教学中,一般在每一章学完后,会采用这种方法。通常选编一个较复杂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动脑联系,运用本章所学的法律知识点来综合分析、讨论、发言,并得出结论。该方法一般不对案例事先设计问题,而是由学生自由发掘、发挥。若学生分析不够深入、全面,则由我加以点拨补充。
例如我在《刑法》这一章学完之后,引入了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学生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判断他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运用“刑罚”理论给他定罪量刑。有的学生甚至分析了他犯罪的心理原因和性格缺陷,提醒大家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的学生说青少年应该多学法律,以约束自己,预防犯罪。这节课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通过案例讨论法的运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3、案例练习法。它是在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这种方法引入的案例短小精悍,案例后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练习法是我在法律课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几乎每一节课都使用。
三、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案例教学要进行以下程序:
(一)准备。
1、教师的施教准备。其具体操作环节是教师选编案例。应尽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应将事物发展过程叙述清楚,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要求结构严谨,文字生动,篇幅适宜。
2、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师可将案例分散发给学生阅读,也可以对学生宣读。
(二)提示。
案例教学绝不能代替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由他们自我发现。对于具体的典型案例仍需教师启发提示,但这种讲授或提示应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引而不发。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提出自学、讨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有学习的目的。
(三 )自学。
学生按要求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两项基本任务:(1)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进行“微观调控”,正确引导学生自学。(2)指导学生的学法。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
(四)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1)教师应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
(2)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不同观点的争辩。
(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应组织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与学生针锋相对”是讨论之大忌。
(4)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讨论,为解决问题讨论,不跑题。
(五)评价。
主要包括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本身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
(1)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从正面激励为主。
(2)对案例中蕴涵道理的归纳总结,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要言学生欲言又不能明言之处,要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在“犯罪”这一节的教学中,由一系列活生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例,教育学生要树立法制观念,珍惜生命,预防犯罪,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日趋成熟,法律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法律课的兴趣日渐浓厚,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支配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同发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成为了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一、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明确的目标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实施案例教学法,从案例选编,到每一个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2、深刻的启发性。法律课教学中的案例,都是精心选择的,这些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3、突出的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在已经实践了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作技巧。
4、充分的自主性。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的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体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5、较强的综合性。案例的求解较为复杂,案例的教学的实施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1、案例讲授法。它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说明课程的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方法又具体分为两种:
(1)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课程的内容(基本理论)。在“正当防卫”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上课一开始就导入“贼入家门”为案例:主人与小偷在扭打过程中将小偷打死,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主人觉得冤枉,群众也议论纷纷。学生对这个案例很感兴趣,都急于知道法院判决的结果。我没有告诉学生结果,而是指导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发言、评价等环节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了理论知识,印象深刻。
(2)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案例起到例证的作用。在“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教学中,我则采用了这种方法。该理论说自然人从一出生就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非人人都有民事行为能力,而是以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不同区别对待。这个理论抽象难解,我在理论讲完后,引入了一个“一个月的的婴儿可以成为民事诉讼的原告吗”的案例:该婴儿的父母在车祸中双双去世,他的祖父母从他的名义起诉要求肇事司机赔偿各种费用。该婴儿年龄虽小,有成为原告的民事权利能力。由于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由监护人代理他行使这个权利。
学生通过这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很容易地理解里这个抽象的理论,教学效果明显。
2、案例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讨论从组织形式来看,可以先分为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我在教学中,一般在每一章学完后,会采用这种方法。通常选编一个较复杂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动脑联系,运用本章所学的法律知识点来综合分析、讨论、发言,并得出结论。该方法一般不对案例事先设计问题,而是由学生自由发掘、发挥。若学生分析不够深入、全面,则由我加以点拨补充。
例如我在《刑法》这一章学完之后,引入了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学生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判断他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运用“刑罚”理论给他定罪量刑。有的学生甚至分析了他犯罪的心理原因和性格缺陷,提醒大家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的学生说青少年应该多学法律,以约束自己,预防犯罪。这节课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通过案例讨论法的运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3、案例练习法。它是在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这种方法引入的案例短小精悍,案例后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练习法是我在法律课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几乎每一节课都使用。
三、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案例教学要进行以下程序:
(一)准备。
1、教师的施教准备。其具体操作环节是教师选编案例。应尽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应将事物发展过程叙述清楚,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要求结构严谨,文字生动,篇幅适宜。
2、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师可将案例分散发给学生阅读,也可以对学生宣读。
(二)提示。
案例教学绝不能代替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由他们自我发现。对于具体的典型案例仍需教师启发提示,但这种讲授或提示应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引而不发。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提出自学、讨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有学习的目的。
(三 )自学。
学生按要求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两项基本任务:(1)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进行“微观调控”,正确引导学生自学。(2)指导学生的学法。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
(四)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1)教师应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
(2)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不同观点的争辩。
(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应组织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与学生针锋相对”是讨论之大忌。
(4)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讨论,为解决问题讨论,不跑题。
(五)评价。
主要包括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本身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
(1)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从正面激励为主。
(2)对案例中蕴涵道理的归纳总结,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要言学生欲言又不能明言之处,要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在“犯罪”这一节的教学中,由一系列活生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例,教育学生要树立法制观念,珍惜生命,预防犯罪,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日趋成熟,法律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法律课的兴趣日渐浓厚,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支配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同发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成为了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