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析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提高生物课堂实效性
【作者】 刘国纲
【机构】 平塘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是教的前提和基础,教是对学的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要有纲可依、紧张高效。教师要明确教的内容、方式和要求。通过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等方法,逐步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 生物教学;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 以教促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情感来感染和激发学生,紧抓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感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教学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师生能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的职责已经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力、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轨道上来。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认真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向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是对学的引导和促进,要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1、明确教的内容
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应及时参与到学生中去,通过巡视、提问、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成果,查看学生解答情况,最大限度地搜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使课堂成为“暴露问题”、“发现问题”的课堂。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确定那些该讲那些不讲,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应该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学生自学交流后还不能掌握的问题,讲学生提出的倾向性疑难问题,讲那些易混易错的问题;学生没自主学习之前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不讲,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可以学会的不讲。
2、明确教的方式
(1)教是点拨,以教导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当学生不会回答或理解有偏颇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立即教、讲,更不能说课后再讨论,而是要勇敢的面对,适当给予点拨、恰当给予引导,保证课堂讨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力争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使课堂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上,这样的课堂因学生有疑难问题而精彩。因教师恰当地引导点拨处理了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富有成效。
(2)教是精讲,以教促学
精讲要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对那些学生回答不出通过点拨仍也不开窍的问题;对那些学生答锚经过讨论仍不得要领的问题;对那些能开启学生心智、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的问题,教师要讲在关键的疑难攻克处,讲在知识网络的梳理构建处,讲在思维的激活提升处。精讲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大多数学生不明自的,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出现一些课本外的知识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补充。精讲要有直观性。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一定要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即可以教准、教懂、教活、教精,又可提高课堂活力、效率。
(3)教要适时适度,以学定教
有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但教要适时适度。每节课,教师该讲几分钟,该讲多少内容不能硬性规定,要根据学情而定。如问题少、容易懂就可以少讲;如问题多、学生难懂,就一定要多讲。不同的学校、班级,不同的课改现状,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方法、时间也就各不相同,应随机而变。
3、明确教的要求。
要不折不扣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不是就题讲题,而是要一类一类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寻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决定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正是对教与学关系的最好概括。教师的讲绝对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思、思中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真实体验,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应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逐步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提高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 生物教学;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 以教促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情感来感染和激发学生,紧抓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感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教学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师生能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的职责已经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力、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轨道上来。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认真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向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是对学的引导和促进,要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1、明确教的内容
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应及时参与到学生中去,通过巡视、提问、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成果,查看学生解答情况,最大限度地搜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使课堂成为“暴露问题”、“发现问题”的课堂。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确定那些该讲那些不讲,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应该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学生自学交流后还不能掌握的问题,讲学生提出的倾向性疑难问题,讲那些易混易错的问题;学生没自主学习之前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不讲,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可以学会的不讲。
2、明确教的方式
(1)教是点拨,以教导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当学生不会回答或理解有偏颇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立即教、讲,更不能说课后再讨论,而是要勇敢的面对,适当给予点拨、恰当给予引导,保证课堂讨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力争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使课堂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上,这样的课堂因学生有疑难问题而精彩。因教师恰当地引导点拨处理了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富有成效。
(2)教是精讲,以教促学
精讲要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对那些学生回答不出通过点拨仍也不开窍的问题;对那些学生答锚经过讨论仍不得要领的问题;对那些能开启学生心智、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的问题,教师要讲在关键的疑难攻克处,讲在知识网络的梳理构建处,讲在思维的激活提升处。精讲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大多数学生不明自的,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出现一些课本外的知识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补充。精讲要有直观性。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一定要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即可以教准、教懂、教活、教精,又可提高课堂活力、效率。
(3)教要适时适度,以学定教
有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但教要适时适度。每节课,教师该讲几分钟,该讲多少内容不能硬性规定,要根据学情而定。如问题少、容易懂就可以少讲;如问题多、学生难懂,就一定要多讲。不同的学校、班级,不同的课改现状,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方法、时间也就各不相同,应随机而变。
3、明确教的要求。
要不折不扣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不是就题讲题,而是要一类一类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寻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决定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正是对教与学关系的最好概括。教师的讲绝对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思、思中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真实体验,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应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逐步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提高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