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高中生物课程教材整合
【作者】 刘本卿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课标要求,结合我们学校“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育人价值趋向,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按照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中观教学设计的思路,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自主梳理、自主构建。通过教材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 课程 整合 育人
一、教材整合的内涵与意义
1.教材整合的内涵。教材整合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是教材的“二次创作”,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标要求,以教材为依托,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加工,从知识、能力、方法等不同层次进行整合和创作,服务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2. 教材整合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课程标准要求“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二、教材整合的原则
1.尊重课标
课标是我们教学的导航仪。整合教材要做到紧扣课标、围绕课标、实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大理念提高生物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
2.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整合教材要“眼中有人”,一切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挖掘课程和教材蕴藏的育人点,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3.实事求是
教材整合不是简单的章节之间的合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知识、能力、方法等不同层面的整合,要符合教情和学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实际,让我们的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教材整合依据
1. 学生学情及学校课堂建设需求
我校“271高效课堂”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若干个阶段,从开始的重环节、到后来的重能力立意,到现在的育人设计,每次改变都是一次提升,育人设计体现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上。
2. 整合内容的育人要求
知识与能力育人:通过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整合,提升学生的对比分析、自主构建、提取信息、联系实际的能力,从知识的掌握层面进行育人的整体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育人:生物教材中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素材很多,如感恩教育(细胞分裂与细胞生命历程),生命教育(人类遗传病等),健康生活教育(调节部分),科学精神教育(各个科学发展史),如果将这些素材加以整合,生物学将是一门很好的德育课程。
学习过程育人: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克服困难、不断超越,时刻拥有不衰的激情斗志,能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这将是一种高层次的育人。
总之,每个知识点背后都有许多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教材的研究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四、教材整合策略知识整合
1.知识整合: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减数分裂为核心可以将大量内容加以整合延伸,形成一张大的知识网,帮助学生深化对整个生物学科的认知。
2.方法整合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而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位素标记法这种技术手段发明以来,在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同位素标记法这一技术手段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用同位素O18标记,可以搞清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是来自参加反应的水;
* 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3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CO2,可以搞清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
* 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某种氨基酸,可以搞清动物细胞内蛋白质的代谢途径。
* 用放射性同位素18O标记葡萄糖中的氧,可以搞清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最后成为代谢产物CO2中的氧;
* 将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胰脏腺泡细胞中,从而说明细胞中的生物膜构成了生物膜系统这一有机的统一整体。
* 赫尔希和蔡斯制备出DNA含有32P或蛋白质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带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 1958年,科学家用同位素15N标记亲代DNA分子,证明DNA分子的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 基因工程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或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等的目的。
总之,同位素标记法这一技术手段自发明以来,在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手段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这种方法进行整合研究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推理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对这种科学方法的深刻研究和整合,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有莫大的好处。
* 孟德尔用豌豆杂做实验材料,对豌豆的不同性状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用实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根据假说一演绎推导的预期现象一致,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总之,方法必须在在平时教学的可利用素材的一点一滴的渗透中,只有引领学生自我建立并会自行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教材,去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科间整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数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科间的联系大胆整合,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本质是至关重要的。
(1)文学知识在生物学中的体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与寄生关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保证种群的数量和稳定的年龄组成)
(2)历史发展与生物发展的关系。(详细见前边科学史)
总之,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学科,又是一门生命学科,将生物课堂赋予育人理念,整合育人资源,让每个孩子在生物课堂上感悟生命的神奇,领略自然的美丽,在珍惜中实现自我价值,将是我生物课堂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中学生物学教学》
3.钟启泉 汪霞 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晓薇主编《现代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吴刚平著《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生物 课程 整合 育人
一、教材整合的内涵与意义
1.教材整合的内涵。教材整合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是教材的“二次创作”,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标要求,以教材为依托,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加工,从知识、能力、方法等不同层次进行整合和创作,服务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2. 教材整合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课程标准要求“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二、教材整合的原则
1.尊重课标
课标是我们教学的导航仪。整合教材要做到紧扣课标、围绕课标、实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大理念提高生物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
2.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整合教材要“眼中有人”,一切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挖掘课程和教材蕴藏的育人点,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3.实事求是
教材整合不是简单的章节之间的合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知识、能力、方法等不同层面的整合,要符合教情和学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实际,让我们的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教材整合依据
1. 学生学情及学校课堂建设需求
我校“271高效课堂”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若干个阶段,从开始的重环节、到后来的重能力立意,到现在的育人设计,每次改变都是一次提升,育人设计体现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上。
2. 整合内容的育人要求
知识与能力育人:通过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整合,提升学生的对比分析、自主构建、提取信息、联系实际的能力,从知识的掌握层面进行育人的整体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育人:生物教材中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素材很多,如感恩教育(细胞分裂与细胞生命历程),生命教育(人类遗传病等),健康生活教育(调节部分),科学精神教育(各个科学发展史),如果将这些素材加以整合,生物学将是一门很好的德育课程。
学习过程育人: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克服困难、不断超越,时刻拥有不衰的激情斗志,能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这将是一种高层次的育人。
总之,每个知识点背后都有许多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教材的研究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四、教材整合策略知识整合
1.知识整合: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减数分裂为核心可以将大量内容加以整合延伸,形成一张大的知识网,帮助学生深化对整个生物学科的认知。
2.方法整合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而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位素标记法这种技术手段发明以来,在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同位素标记法这一技术手段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用同位素O18标记,可以搞清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是来自参加反应的水;
* 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3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CO2,可以搞清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
* 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某种氨基酸,可以搞清动物细胞内蛋白质的代谢途径。
* 用放射性同位素18O标记葡萄糖中的氧,可以搞清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最后成为代谢产物CO2中的氧;
* 将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胰脏腺泡细胞中,从而说明细胞中的生物膜构成了生物膜系统这一有机的统一整体。
* 赫尔希和蔡斯制备出DNA含有32P或蛋白质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带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 1958年,科学家用同位素15N标记亲代DNA分子,证明DNA分子的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 基因工程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或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等的目的。
总之,同位素标记法这一技术手段自发明以来,在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手段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这种方法进行整合研究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推理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对这种科学方法的深刻研究和整合,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有莫大的好处。
* 孟德尔用豌豆杂做实验材料,对豌豆的不同性状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用实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根据假说一演绎推导的预期现象一致,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总之,方法必须在在平时教学的可利用素材的一点一滴的渗透中,只有引领学生自我建立并会自行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教材,去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科间整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数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科间的联系大胆整合,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本质是至关重要的。
(1)文学知识在生物学中的体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与寄生关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保证种群的数量和稳定的年龄组成)
(2)历史发展与生物发展的关系。(详细见前边科学史)
总之,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学科,又是一门生命学科,将生物课堂赋予育人理念,整合育人资源,让每个孩子在生物课堂上感悟生命的神奇,领略自然的美丽,在珍惜中实现自我价值,将是我生物课堂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中学生物学教学》
3.钟启泉 汪霞 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晓薇主编《现代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吴刚平著《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