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历史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者】 李颖燕
【机构】 来宾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提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关键词:历史课改;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方法;更新
一、 教育理念的转变
1、学生观的转变
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可以教育引导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在历史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训练和展示自己的独特的才能,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成功和被其他人欣赏的滋味。特别是在小制作活动中,当同学们拿出自己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商周青铜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观摩时,教室里立即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体会着中华民族先民们的聪慧与伟大。
2、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中学生有着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需要、动机。尤其是新时期的中学生,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对他们的想法做法,合理的、正确的能够给予热情的肯定,相左的也要加以鼓励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渐立渐固,学生也敢于发问,敢于主动与老师质疑。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研究者,而不是当作接受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接受、判断、筛选、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新知识,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知识结构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再对新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形成新的观点。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的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者。教师也是一个研究者,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享彼此之间的思想、经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节好的历史课,不在于教师个人的滔滔不绝的讲述,眉飞色舞的表演,而在于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是否和老师一起走进特定的历史情景,同喜、同悲、同忧。要达到如此境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课堂上形成了融融的学习氛围,而且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得到尊重,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的关系得以巩固。
三、 真真切切把学生待为朋友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要想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自己转变为“伴奏者”、“研究者”及“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那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必然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平等对待。教学中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即使是错误的看法,教师也要耐心倾听。要艺术性的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与学生交换看法,纠正其错误观点,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而不是旧的传统的那种被动式的师讲生听、师主生从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的教育教学能够刺激我们的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不就正好达到了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吗?学生的心灵得以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开发,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梦寐以求的。
2、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要以尊重、理解、宽容、赞赏的态度来处理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意愿,维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还应该学会宽容,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欣赏他人,这样才有利于在师生之间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浪潮,我们肩负重任,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人格为帆,新的课程改革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闯出新的天地。
关键词:历史课改;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方法;更新
一、 教育理念的转变
1、学生观的转变
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可以教育引导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在历史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训练和展示自己的独特的才能,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成功和被其他人欣赏的滋味。特别是在小制作活动中,当同学们拿出自己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商周青铜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观摩时,教室里立即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体会着中华民族先民们的聪慧与伟大。
2、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中学生有着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需要、动机。尤其是新时期的中学生,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对他们的想法做法,合理的、正确的能够给予热情的肯定,相左的也要加以鼓励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渐立渐固,学生也敢于发问,敢于主动与老师质疑。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研究者,而不是当作接受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接受、判断、筛选、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新知识,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知识结构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再对新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形成新的观点。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的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者。教师也是一个研究者,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享彼此之间的思想、经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节好的历史课,不在于教师个人的滔滔不绝的讲述,眉飞色舞的表演,而在于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是否和老师一起走进特定的历史情景,同喜、同悲、同忧。要达到如此境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课堂上形成了融融的学习氛围,而且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得到尊重,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的关系得以巩固。
三、 真真切切把学生待为朋友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要想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自己转变为“伴奏者”、“研究者”及“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那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必然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平等对待。教学中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即使是错误的看法,教师也要耐心倾听。要艺术性的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与学生交换看法,纠正其错误观点,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而不是旧的传统的那种被动式的师讲生听、师主生从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的教育教学能够刺激我们的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不就正好达到了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吗?学生的心灵得以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开发,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梦寐以求的。
2、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要以尊重、理解、宽容、赞赏的态度来处理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意愿,维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还应该学会宽容,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欣赏他人,这样才有利于在师生之间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浪潮,我们肩负重任,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人格为帆,新的课程改革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闯出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