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 柴吉僧格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查干苏木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
其次是引导与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d、你还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米老鼠玩具,引导在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创设问题情境“春雨小学387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并给予一辆标示“准乘45人”的大客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刚学习笔算除法,大部分学生采用387÷9=43(人)43<45,从而得出结论,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用45×9=405(人)405>387,说明租9辆车够了。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较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的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
其次是引导与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d、你还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米老鼠玩具,引导在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创设问题情境“春雨小学387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并给予一辆标示“准乘45人”的大客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刚学习笔算除法,大部分学生采用387÷9=43(人)43<45,从而得出结论,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用45×9=405(人)405>387,说明租9辆车够了。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较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的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