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现状的剖析
【作者】 夏敏军
【机构】 如皋市搬经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为了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使自身在专业领域的成长更加迅速,许多教师在课后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教学反思。然而,众多教学反思是针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相比之下,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反思只是一小部分,且反思的过程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是笔者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现状进行的剖析。
一、科学课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环视全球教育,关于教学反思的阐述可谓是百家争鸣,但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观点。其一,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其二,教学反思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许多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他便会停滞,甚至会倒退。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预设与生成必然不会完全协调,许多纷繁复杂的新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快速地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二、当前科学课堂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
孔子在《礼记·学记》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谓“困”,就是今天所说的教学反思。自古以来,为师之人就有了反思的传统,且知道了反思能变得更强的道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反思也被视为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可审视当今,能真正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反思有几人呢?大部分科学教师根本不进行反思,姑且有反思的也只是把教学过程进行一下简单的重复,再加上一些假、大、空的泛论,根本不存在深度的思考。
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细细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不强。二、上级对科学学科不大重视,检查督促不力。三、缺少理论的引领,不知如何反思。四、大部分教师是兼职科学教学,即使有教学反思也是以数学等学科为主。
三、当前科学课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的教学反思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也有不少专职或兼职的科学老师在课后及时地进行反思,但不少老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慎进入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所以教师应该灵活地掌握,适时地调整。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依赖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内容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内容而孤立进行的。
四、科学课教学反思究竟该反思什么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即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媒体运用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们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主要要进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在以上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材料和探究小组的反思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两者决定着科学课的成败。另外教学反思不一定是反思缺点,对于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机智的处理等也可以进行“返思”,以便在日后重现。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变、才能通、才能久。
一、科学课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环视全球教育,关于教学反思的阐述可谓是百家争鸣,但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观点。其一,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其二,教学反思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许多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他便会停滞,甚至会倒退。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预设与生成必然不会完全协调,许多纷繁复杂的新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快速地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二、当前科学课堂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
孔子在《礼记·学记》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谓“困”,就是今天所说的教学反思。自古以来,为师之人就有了反思的传统,且知道了反思能变得更强的道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反思也被视为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可审视当今,能真正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反思有几人呢?大部分科学教师根本不进行反思,姑且有反思的也只是把教学过程进行一下简单的重复,再加上一些假、大、空的泛论,根本不存在深度的思考。
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细细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不强。二、上级对科学学科不大重视,检查督促不力。三、缺少理论的引领,不知如何反思。四、大部分教师是兼职科学教学,即使有教学反思也是以数学等学科为主。
三、当前科学课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的教学反思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也有不少专职或兼职的科学老师在课后及时地进行反思,但不少老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慎进入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所以教师应该灵活地掌握,适时地调整。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依赖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内容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内容而孤立进行的。
四、科学课教学反思究竟该反思什么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即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媒体运用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们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主要要进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在以上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材料和探究小组的反思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两者决定着科学课的成败。另外教学反思不一定是反思缺点,对于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机智的处理等也可以进行“返思”,以便在日后重现。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变、才能通、才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