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
【作者】 周昌建
【机构】 如皋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从部分教师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谈起,阐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教师如何重视家庭教育以及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教师的家庭教育,角色转换
《新华字典》上关于教育的解释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始于家庭,因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与基础,其作用与重要性人人皆知。教师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本应在家庭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事实上不尽其然,好的教师,却不一定是好父母,部分教师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家长的教师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错位造成的。
众所周知,教师承担了教学的重担,许多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职业中。但老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感受。我们应该知道,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容、方式上的不同,切不可把家庭当学校,简单重复地把学校教育搬到家里来。
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有很大的区别。
(一)教育内容的差异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
学校教育是一种教学教育,它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计划、内容和严格的教育教学要求来进行的,重在知识的传授。家庭教育则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情维系,利用家庭独特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父母细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子女的心田而实施的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它属于一种养成教育,重在生活的示范,是生活教育。
(二)教育的对象不同导致对受教育者的态度与方法不同。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别人的孩子,教育别人的孩子是为公,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百般呵护,关爱有加。家庭教育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家的孩子是为私,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就像对待自留地里的秧苗想拔就拔,想踩就踩,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心理期望的差异导致的评价标准不同。
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己心爱的学生不吝赞扬。而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太满意,期望值过高。总拿孩子与自己最好的学生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差,否则自己的面子往哪儿搁?用孩子为自己挣面子。
以上,只有了解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才不会导致部分教师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以至于部分教师能在自己的事业上小有成就,却是以牺牲子女的幸福为代价的。因而只能体会到事业成功的成就感,却体会不到子女成功的幸福感。
二、教师自身更要重视家庭教育。
部分教师往往自认为自己懂教育,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训练优秀学生的方案,在家庭教育上就会把这些方案、甚至是自认为“法宝”的东西迁移到训练孩子上来。这样做就是违背了家庭教育的规律,是忽视家庭教育的表现。
(一) 重视家庭教育,教师家长先加强自身的学习。
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作为教师,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及时更新教子观念,把家庭教育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切不可等闲视之。作为教师,平时工作的对象往往是相对单一的年龄层次,而教育自己的孩子却需要孩子成长过程中系统的教育知识。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阶段不同的需求,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比如,有部分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孩子提前进行学校教育,但这种不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得做法恰如揠苗助长。“望子成龙”不能“逼子成龙”,作为教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这一点。
因此,作为教师的家长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在这方面,教师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别的不说,最岂码可以从学生家长身上学到教子的“葵花宝典”。一个事实是,同一个班,同样的老师,有人表现优异,而有人却表现一般,探寻的结果就是家长在背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如果能放下架子,好好向这些教子有方的家长学习,一定会受益良多。客观地说,教师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很多,为了孩子,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自身的学习,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重视家庭教育,教师家长要改变观念,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
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非要出类拔萃呢?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可以犯错误呢?殊不知,过高的期望要求,很容易导致孩子成就感降低或者缺失,引发焦虑,丧失自信,产生内疚、自责逆反心理。根据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让孩子自然成长,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就是成功的教育。
虽然教师注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对学校投入的时间、精力与关注,肯定要比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多,但只要我们学习掌握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自身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平常心看待子女,就一定能既能当好教师,又能当好父母。
三、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忘记教师的身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作为教师,在家里的身份当然就是父亲和母亲。而部分教师家长在家里常常是摇摆在两种角色之间,角色的错位使得自己的孩子经常产生心理错位,体会不到家的感觉,导致了孩子的逆反,这应该是教师家长的失败之处。
哲人说,两片云只有在相同的高度才能撞击出雨来。教师家长应该在家庭中少一些教师的尊严,多一些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维灌输,多一些慈爱的情感滋润;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宽容的理解;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烦躁,多一份耐心。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自然、能安全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这样,孩子心灵有归属,精神有家园。
比如,有些优秀的教师在单位工作很忙,很累,回到家后只顾问问孩子的学习,缺少与孩子游戏玩乐,缺少与孩子情感交流。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引起心理、性格的的不健全。
再比如,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待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实际调查中,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能够为孩子创设和谐、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允许孩子犯错,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给孩子创设参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总之,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做好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的转换。一位老教师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说,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周慧玲 《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家的园——教师子女的家庭教育漫谈》
2、钱书云 《教师家庭教育子女之痛》
3、张功领 《教师家庭子女教育误区初探》
4、网络文章 佚名《浅谈教师怎样教育子女》
关键词:教师的家庭教育,角色转换
《新华字典》上关于教育的解释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始于家庭,因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与基础,其作用与重要性人人皆知。教师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本应在家庭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事实上不尽其然,好的教师,却不一定是好父母,部分教师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家长的教师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错位造成的。
众所周知,教师承担了教学的重担,许多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职业中。但老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感受。我们应该知道,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容、方式上的不同,切不可把家庭当学校,简单重复地把学校教育搬到家里来。
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有很大的区别。
(一)教育内容的差异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
学校教育是一种教学教育,它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计划、内容和严格的教育教学要求来进行的,重在知识的传授。家庭教育则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情维系,利用家庭独特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父母细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子女的心田而实施的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它属于一种养成教育,重在生活的示范,是生活教育。
(二)教育的对象不同导致对受教育者的态度与方法不同。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别人的孩子,教育别人的孩子是为公,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百般呵护,关爱有加。家庭教育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家的孩子是为私,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就像对待自留地里的秧苗想拔就拔,想踩就踩,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心理期望的差异导致的评价标准不同。
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己心爱的学生不吝赞扬。而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太满意,期望值过高。总拿孩子与自己最好的学生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差,否则自己的面子往哪儿搁?用孩子为自己挣面子。
以上,只有了解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才不会导致部分教师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以至于部分教师能在自己的事业上小有成就,却是以牺牲子女的幸福为代价的。因而只能体会到事业成功的成就感,却体会不到子女成功的幸福感。
二、教师自身更要重视家庭教育。
部分教师往往自认为自己懂教育,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训练优秀学生的方案,在家庭教育上就会把这些方案、甚至是自认为“法宝”的东西迁移到训练孩子上来。这样做就是违背了家庭教育的规律,是忽视家庭教育的表现。
(一) 重视家庭教育,教师家长先加强自身的学习。
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作为教师,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及时更新教子观念,把家庭教育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切不可等闲视之。作为教师,平时工作的对象往往是相对单一的年龄层次,而教育自己的孩子却需要孩子成长过程中系统的教育知识。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阶段不同的需求,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比如,有部分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孩子提前进行学校教育,但这种不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得做法恰如揠苗助长。“望子成龙”不能“逼子成龙”,作为教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这一点。
因此,作为教师的家长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在这方面,教师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别的不说,最岂码可以从学生家长身上学到教子的“葵花宝典”。一个事实是,同一个班,同样的老师,有人表现优异,而有人却表现一般,探寻的结果就是家长在背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如果能放下架子,好好向这些教子有方的家长学习,一定会受益良多。客观地说,教师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很多,为了孩子,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自身的学习,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重视家庭教育,教师家长要改变观念,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
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非要出类拔萃呢?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可以犯错误呢?殊不知,过高的期望要求,很容易导致孩子成就感降低或者缺失,引发焦虑,丧失自信,产生内疚、自责逆反心理。根据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让孩子自然成长,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就是成功的教育。
虽然教师注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对学校投入的时间、精力与关注,肯定要比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多,但只要我们学习掌握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自身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平常心看待子女,就一定能既能当好教师,又能当好父母。
三、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忘记教师的身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作为教师,在家里的身份当然就是父亲和母亲。而部分教师家长在家里常常是摇摆在两种角色之间,角色的错位使得自己的孩子经常产生心理错位,体会不到家的感觉,导致了孩子的逆反,这应该是教师家长的失败之处。
哲人说,两片云只有在相同的高度才能撞击出雨来。教师家长应该在家庭中少一些教师的尊严,多一些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维灌输,多一些慈爱的情感滋润;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宽容的理解;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烦躁,多一份耐心。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自然、能安全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这样,孩子心灵有归属,精神有家园。
比如,有些优秀的教师在单位工作很忙,很累,回到家后只顾问问孩子的学习,缺少与孩子游戏玩乐,缺少与孩子情感交流。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引起心理、性格的的不健全。
再比如,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待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实际调查中,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能够为孩子创设和谐、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允许孩子犯错,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给孩子创设参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总之,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做好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的转换。一位老教师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说,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周慧玲 《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家的园——教师子女的家庭教育漫谈》
2、钱书云 《教师家庭教育子女之痛》
3、张功领 《教师家庭子女教育误区初探》
4、网络文章 佚名《浅谈教师怎样教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