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作者】 沈先松

【机构】 安义县长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数字教学,培养学生对重要的数学方法的领悟,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意识等能力,才是数学教师的责任所在。数学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开发者。用学生喜欢的问题来延续学生学习活动,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用学生争论的形式明晰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师    角色转变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而数学教师的责任则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和观察世界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建构能力,具有以数学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欣赏数学之美、创造数学之美的能力。为此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改变角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新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一、数学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过时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2)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二、联系生活现实,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1)在七年级,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我引用了“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入八年级学习以后,同学们都将学习和掌握相似形的知识。一天,艳阳高照,我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到学校操场上去上,同学们带上你们认为有用的测量工具,去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到操场以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测量起来,由于事前我没有给任何提示,全班五十多位同学,除有四位同学不知所措外,其他同学都找了不同的“参照物”──有以自己身高为标准量影子;有以米刻度尺为标准量影长;有以小树为标准量影厂。我在一旁观察他们,指导他们,协助他们,心里泛着甜蜜的滋味:我的学生渐渐长大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次测量活动,还意外的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上了这一课,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做好老师的角色转变:
  1.用学生热爱的问题延续学生学习活动,现代数学的进展要求数学课程具有更强的经济性与实效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要重视所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所以,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安排上,要费苦心。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用生活化的语言、事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热衷、热点问题中,自觉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达到延续学习的目的,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例题、习题改编、编制时,把例题中的人物安排到班级学生中,让学生成为问题的焦点,成为目标,可以刺激学生参与学习,较快进入探究之中。在“方程的应用”中,我把每个例题都用学生熟知的人物、事件进行了改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方案设计、拼图时。如“创设美丽图案”、“乘出租车旅游选择什么方式”、“电话费交费计算”、“储蓄形式选择”,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设计,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产生在课后,既保证了学习的延续,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2.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有自我的基础、经验,在各种差异之中,教师让学生去认知一个新的知识的产生。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个“惊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运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去思考。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其各种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与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字化思想。组织者、开发者角色在创造情境中。
  3.用学生争论的形式明晰数学知识,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没有差异就没有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拓展为全面的,尤其是对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支持,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给学生提供辩论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学习方式也更加完善。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借争论之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各执已见,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要有高度、准确的评价能力,并能与学生切磋、交流,体现出民主、平等。
  教师角色的转换,要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方面转变。每一种角色的失败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影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幸遇新课程改革伴随着春风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去成功演绎每一种数学教学角色,完善我们的教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