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作者】 林 涛

【机构】 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但理解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胜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为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和多样的手段。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使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进行探讨。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教师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应该进行生动、有趣的教育,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软件由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由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尿的形成和排除”时,如果不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肾单位是如何工作的,讲起来就会很生硬,学生就会没有兴趣,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把尿的形成和排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会一目了然,很直观,学会了学生也就有了兴趣。
  二、善用多媒体突破生物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1.展示资料法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一个重点,我为了讲清楚这一部分内容,就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如藏羚羊,白鳍豚,扬子鳄的图片、电影资料和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小故事,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曲《丹顶鹤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感动,感情升华,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化石的概念,比较抽象,化石种类不好掌握,我从网上收集大量的说明动物遗体化石如鱼的、大象的、蜻蜓的、三叶虫的等,同时出示恐龙蛋化石和动物脚印化石,播放化石形成过程及种类的视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总结出化石的概念,并且印象深刻。
  2.变静为动法
  例如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其功能是一难点,学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后。接着放映有关草履虫功能的Flas h动画。从消化,排泄,生殖,呼吸各个方面演示一遍,最后提问归纳总结,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又如在“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等课中同样使静变为动态,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生物进化》一节时,采用多媒体计算机多维图像处理技术,模拟鱼进化成两栖动物的变化过程,用丰富、生动、连续的画面表现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德行系兴趣,使学生展开鱼是怎样进化成两栖动物的想象。又如:在讲心脏有关知识之前,先出现一段心脏的3D模拟动画,3D心脏模型做旋转运动,通过模拟电镜技术,仿佛带领学生进入心脏的内部遨游,再配上“咚哒、咚哒”的背景音乐,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四、利用多媒体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
  生物教学在知识方面,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任课老师有很大的自主性,毕竟“生物学”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就像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有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也应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呢?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生动,利用文字闪烁、图形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而且速度快,效果更好。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茂密热带雨林、炎热干旱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雪山、鸟儿飞翔的天空、多彩多姿的海底世界、鹿群狂奔的草原,从而引出课题:不同的生态因素形成了如同画面上展现的各种生存环境,与此相适应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其实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生活着形态万千的动植物。那么,这些动植物是如何与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呢?——这不仅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还通过C A I课件,把学生带入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境;展现高原上气憾冰雪的奇松异木;沙漠里高大的纺锤树;挺拔的仙人鞭;冻土带中勇御贫瘠和寒冷的地衣、苔藓;水中舞动丰姿的海带、自由自在的单细胞藻类,以及红树奇特的生殖方式等。生动的形式,丰富的画面,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这无疑为学生积累信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空间。
  五、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效果,突破实验难点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实现了声、图、文的统一,增强了直观性,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生物体的结构,从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运动化,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理解记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一第二册的脊椎动物部分有五个观察实验。这些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由于生物体在解剖时,体液流溢,使内部一些器官系统难以查找辨认。或实验操作时,方法不当,一些器官易位、破损,使学生对实验中所要求认识的结构不清楚或弄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问题,等学生实验操作完成以后,再利用多媒体将生物体解剖过程和生物体的内部结构中的器官、系统一一在屏幕上清楚、准确地显示出来,让所有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对实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印象深刻,经久难忘,成为一堂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课。总之,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的研究。要注重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