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为语文教学护航
【作者】 郑艳兰
【机构】 易县教研室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成为语文教学最好的“导航器”。那么,如何让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并正确地将它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 朗读 情感 信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等特点,增加了语文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直观、形象、高效的教学手段,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成为语文教学最好的“导航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而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它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感悟、去领会,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增长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情操。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作者通过精美的语言,传神地描绘出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抒发出作者喜春、乐春、叹春的欣喜之情。因此,教学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图画,配上《春天在哪里》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美丽旋律、动人画面的同时,去呼吸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足迹、留下与春天相约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朗读基调。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把握好朗读的基调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把握好朗读的基调,才能更深层融合文本,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无穷的魅力。教学时,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萌动出与文本相融合的情感,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朗读基调。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审美情感,理解文本内涵
收录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都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晶,语言高度凝炼,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深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学时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可以把作品内容由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画面。在愉悦的审美情境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 “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在这诗化的审美情境中,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主动领会文本内容。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表现父爱情深的回忆性叙事抒情散文。全文以“背影”为线索,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因此,教学时,用flash动画分别演示文中父亲的四次“背影”图,第一幅是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幅是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幅是离别的“背影”,第四幅是思念中的“背影”。 反复让学生对照课文观看父亲爬上月台,翻过铁路的动画场景,并播放音乐《父亲》,渲染气氛。在这种震撼心灵的情感辐射下,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文本,那充满人间至爱的父子情便会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
四、利用多媒体,加大信息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语言信息交流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等方式而实现的。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是要高质、高速、高效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为一体,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拓宽信息传递的立体通道,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实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如,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它有贯穿整篇小说的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有个性鲜明而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跃然纸上的环境描写。因此,如何在两个教时内,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便成为本节课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时,我将鲁迅的有关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在文学上的地位等,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故乡的照片等制成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讲述、优美的画面,创设出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丰富的外部刺激。在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同时用多媒体展现故乡的山水、村庄、人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气息、故乡的萧条与作者所着力渲染的意境。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给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因此,教学中应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樊艳萍.运用多媒体,展现初中语文之美.教育信息技术,2010.10
[3]王冬梅.如何把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4]鲍际国.运用多媒体,上活语文课.都市家教,2009.1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 朗读 情感 信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等特点,增加了语文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直观、形象、高效的教学手段,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成为语文教学最好的“导航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而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它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感悟、去领会,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增长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情操。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作者通过精美的语言,传神地描绘出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抒发出作者喜春、乐春、叹春的欣喜之情。因此,教学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图画,配上《春天在哪里》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美丽旋律、动人画面的同时,去呼吸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足迹、留下与春天相约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朗读基调。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把握好朗读的基调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把握好朗读的基调,才能更深层融合文本,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无穷的魅力。教学时,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萌动出与文本相融合的情感,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朗读基调。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审美情感,理解文本内涵
收录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都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晶,语言高度凝炼,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深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学时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可以把作品内容由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画面。在愉悦的审美情境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 “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在这诗化的审美情境中,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主动领会文本内容。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表现父爱情深的回忆性叙事抒情散文。全文以“背影”为线索,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因此,教学时,用flash动画分别演示文中父亲的四次“背影”图,第一幅是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幅是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幅是离别的“背影”,第四幅是思念中的“背影”。 反复让学生对照课文观看父亲爬上月台,翻过铁路的动画场景,并播放音乐《父亲》,渲染气氛。在这种震撼心灵的情感辐射下,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文本,那充满人间至爱的父子情便会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
四、利用多媒体,加大信息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语言信息交流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等方式而实现的。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是要高质、高速、高效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为一体,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拓宽信息传递的立体通道,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实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如,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它有贯穿整篇小说的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有个性鲜明而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跃然纸上的环境描写。因此,如何在两个教时内,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便成为本节课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时,我将鲁迅的有关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在文学上的地位等,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故乡的照片等制成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讲述、优美的画面,创设出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丰富的外部刺激。在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同时用多媒体展现故乡的山水、村庄、人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气息、故乡的萧条与作者所着力渲染的意境。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给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因此,教学中应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樊艳萍.运用多媒体,展现初中语文之美.教育信息技术,2010.10
[3]王冬梅.如何把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4]鲍际国.运用多媒体,上活语文课.都市家教,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