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作者】 陈小敏
【机构】 湖北省郧西县城关镇明德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的声音和动感的画面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直观展示,创新识写
笔者利用多媒体来创新识写。在教授“木”字的时候,在多媒体上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撇”和“捺”就像是漂亮的小裙子一样。从而在多媒体呈现顺口溜:撇捺舒展像裙摆。这样的记忆方式正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教授《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卖”字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以下。古代,人们在卖东西的时候,会将编织好的稻草插在物品上,如图所示:稻草就像一个十字,后来在造字的过程中,就演变成了“卖”字,这就是“卖”字的起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描写环境的词语、后鼻音的词语、平翘舌的词语进行有效分类,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故事情节,笔者在课堂中在讲授《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多次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呈现大街上热闹的场面,创设卖泥塘的氛围:这天早晨,小青蛙来到了城里,他看到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商店的门口立着很多牌子,于是自己也做了一个这样的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瞧,他的牌子做好了,竖在了泥塘旁边。
三、借助视频,深入文本
借助直观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但小学生年龄小,理解性较差,仅仅通过文字对人物的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还远远不够,往往对人物形象很难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学生都能读懂,但蔺相如的品质和廉颇的精神,学生一下子不能很好地做出概括。为了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印象,让他们知道人物形象的概括要通过人物相应的动作或语言描写,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有关视频,让学生借助人物生动的表演,来领悟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和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来欣赏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这样借助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会记忆犹新,内心上也会受到较大的触动。
四、配乐朗读,创设氛围
在讲授《将相和》时,笔者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读,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形象。“蔺相如正是关注了秦王爱壁的心理,知道他不愿把壁撞碎,所以他怒发冲冠地说(女生读)---蔺相如面对虎狼之词,却义正辞严,所以他怒发冲冠地说(男生读)---好一个为了赵国的蔺相如,无所畏惧,不畏强暴。让我们一起读---这样层层递进的朗读方式直入人心,人物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
五、设置超链接,突出主体性
笔者力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为了实现真实的课堂,每堂课都利用多媒体设置主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找句子,抓词语,谈感受。并且利用超链接的形式,学生谈到哪里,我们的课件就走到哪里。比如:在《搭石》这篇课文中,设置主问题,利用超链接,让学生找出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在《将相和》这篇课文中,设置主问题,利用超链接,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在《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中,设置主问题,利用超链接,让学生找描写海力布的句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是是老师跟着学生走,而非学生跟着老师走,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的主人。
六、注重与教学目标、课文内容相联系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运用首先应注意与教学目标、文章内容相联系。注重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将内容通过适当的手段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荡开来,深进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反之,多媒体运用与教学内容脱节,必将事与愿违。如:同样利用多媒体执教《云房子》一文,笔者仅仅放了几张云的图片,然而,学生看了对其认识事物、学习课文作用不大。另一位老师利用Flash软件,把云做成“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的大如“大楼房”、“大礼堂”,也有的小得仅能装进一只小麻雀。这就与课文内容联系到了一起,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多媒体与目标、内容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调动了各种感官,有效挖掘了其教育价值。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合适地使用,这样才能把多媒体本身的作用有效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得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直观展示,创新识写
笔者利用多媒体来创新识写。在教授“木”字的时候,在多媒体上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撇”和“捺”就像是漂亮的小裙子一样。从而在多媒体呈现顺口溜:撇捺舒展像裙摆。这样的记忆方式正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教授《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卖”字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以下。古代,人们在卖东西的时候,会将编织好的稻草插在物品上,如图所示:稻草就像一个十字,后来在造字的过程中,就演变成了“卖”字,这就是“卖”字的起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描写环境的词语、后鼻音的词语、平翘舌的词语进行有效分类,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故事情节,笔者在课堂中在讲授《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多次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呈现大街上热闹的场面,创设卖泥塘的氛围:这天早晨,小青蛙来到了城里,他看到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商店的门口立着很多牌子,于是自己也做了一个这样的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瞧,他的牌子做好了,竖在了泥塘旁边。
三、借助视频,深入文本
借助直观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但小学生年龄小,理解性较差,仅仅通过文字对人物的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还远远不够,往往对人物形象很难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学生都能读懂,但蔺相如的品质和廉颇的精神,学生一下子不能很好地做出概括。为了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印象,让他们知道人物形象的概括要通过人物相应的动作或语言描写,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有关视频,让学生借助人物生动的表演,来领悟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和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来欣赏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这样借助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会记忆犹新,内心上也会受到较大的触动。
四、配乐朗读,创设氛围
在讲授《将相和》时,笔者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读,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形象。“蔺相如正是关注了秦王爱壁的心理,知道他不愿把壁撞碎,所以他怒发冲冠地说(女生读)---蔺相如面对虎狼之词,却义正辞严,所以他怒发冲冠地说(男生读)---好一个为了赵国的蔺相如,无所畏惧,不畏强暴。让我们一起读---这样层层递进的朗读方式直入人心,人物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
五、设置超链接,突出主体性
笔者力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为了实现真实的课堂,每堂课都利用多媒体设置主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找句子,抓词语,谈感受。并且利用超链接的形式,学生谈到哪里,我们的课件就走到哪里。比如:在《搭石》这篇课文中,设置主问题,利用超链接,让学生找出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在《将相和》这篇课文中,设置主问题,利用超链接,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在《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中,设置主问题,利用超链接,让学生找描写海力布的句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是是老师跟着学生走,而非学生跟着老师走,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的主人。
六、注重与教学目标、课文内容相联系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运用首先应注意与教学目标、文章内容相联系。注重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将内容通过适当的手段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荡开来,深进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反之,多媒体运用与教学内容脱节,必将事与愿违。如:同样利用多媒体执教《云房子》一文,笔者仅仅放了几张云的图片,然而,学生看了对其认识事物、学习课文作用不大。另一位老师利用Flash软件,把云做成“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的大如“大楼房”、“大礼堂”,也有的小得仅能装进一只小麻雀。这就与课文内容联系到了一起,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多媒体与目标、内容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调动了各种感官,有效挖掘了其教育价值。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合适地使用,这样才能把多媒体本身的作用有效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得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