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略谈

【作者】 林洁荔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科学教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感受。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思维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在科学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利用科学实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下面谈谈我在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因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给小学生讲某种科学方法若当成知识一样地灌输是不适宜的。应通过实验潜移默化、含而不露、润物无声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我认为一般可以让学生尝试以下几种观察的方法:
  1.验证观察法
  验证观察法就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通过观察,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论进行观察验证。例如,在教学三上《金鱼》一课时,学生在观察金鱼的过程中,看到鱼鳃不停地开合,产生了问题:鱼鳃不停地开合是在喝水还是呼吸呢?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答案。怎样验证这一理论呢?我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当学生把装有红水的滴管悄悄地伸到金鱼的嘴巴前面,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之后,就能明白原来金鱼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运用验证观察法,使常识理论具体化、真实化,而且在验证过程中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素养。
  2.比较观察法
  比较观察法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体或生物标本、挂图、模型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法。
        3.解剖分解观察法
        解剖观察法是把被观察的物体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开来,认真地进行观察,可以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清楚。例如,在教学《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可采摘一朵盛开的凤仙花,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便直观地认识了花的各个器官。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记录与整理、思维和逻辑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养成他们全面而不片面、联系而不孤立、发展而不静止地看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良好的科学方法。
        二、在实验中倡导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它是一个人在处事行事中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
  1、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产生都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懂得,只有按照科学方法设计的,在严格的科学检查和验证下进行的实验,并且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进行,才具有科学意义。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我找了三个底面积不同,形状不同的瓶子,装着不同水位的水:①号瓶底面积最小,水位最高;②号瓶底面积适中,水位适中;③号瓶底面积最大,水位最底。让学生猜一猜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样让学生大胆的猜测,形成自己的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
        2、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难,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
        三、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思维
  杨振宁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小时候学习比美国学生强,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比美国孩子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因此,作为中国的现代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操作的重要性,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演示、动手实验、练习的机会,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其中不乏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想象、假设、怀疑等科学创造性思维的闪现。在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下,顺利完成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出假设、利用数据对自然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车、船等模型的制作活动中,为使车,船速度快,跑得稳,学生们开动脑筋,动手改装,反复实验,不断推敲琢磨,丰富地想象、设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科学教师更应积极地做好实验教学,,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让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把新课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