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声乐教学呼吸的艺术性———之支点问题
【作者】 梁惠燕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歌唱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以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切密切相连,所以,要想演唱好歌曲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呼吸,当发声气息不够,较长的乐句就唱不下来,《兰花花》第一句,缺少气息支托的声音,高音也就很难唱上去,中音区也会不通畅,声音听起来紧,气息难控制,运用得不好,声音的强弱太小,快慢缓急也就不能变化自如,更不谈上歌曲的表现。
一、歌唱呼吸的由来和应用方法
我国古代民族声乐理论就有:“善歌者,必先调气,氲自脐问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共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可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其它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一般声乐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类,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法,在其三种吸式方法中,胸腹式呼吸是最佳方法,因为胸式呼吸法,气息太深,喉部发声较紧张,而腹式呼吸气息吸得过深,影响声音的灵活性,第三种胸腹式呼吸不仅克服了前二种吸呼的缺点,而且能够使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自如增加声音的表现力。
歌唱的呼吸可分为吸气与呼气,呼气又包括保持气息和消耗气息,初学者都认为吸气就是用口或鼻把空气吸进肺里,但是这种吸气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喉部,气息会吸到胸腔,气息过于息浅,缺少支托和控制能力,美国的丽莎罗玛说:”空气不是有识地吸进或引进来的,正像我们进去开门一样,只是给空气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我们的呼吸气官就好像一个打气筒,打气筒的气嘴是不会自己吸气的,活塞环向内拉,气筒产生了空间,外界空气就自动从气嘴流入,在歌唱发声中,吸气也是这个原理,当你吸气时横隔膜下降,促使两肋及两腰膨胀,小腹向上提,这样胸腔便产生了空间,体外大气压就自然将空气通过鼻咽腔送入肺部。在我国民族民间和戏剧界有”气深丹田”的说法,这并不是真的要求气息要吸到肚腹里去,而是体会的一和吸气深沉的感觉,从生理解剖学来看,我们也知道空气只能吸收肺部,另一层意思在唱腔发声时要求气息下沉到小腹中,人体吸气后胸腔就象一个打足了气的气球。
二、歌唱中呼吸支点问题
呼气包括保持气息与消耗气息,气息吸得深沉饱满,横膈模下降,而呼吸发声的动作是,在横膈膜下降,吸满空气后,稍停一瞬间,在这瞬间,腹部肌肉有一种轻微推动力,声音就在这点推动上起音。这样起音的声音也就会有力度,有支点,起音后为了控制住气息,使其慢慢消耗,也就是说要阻止横膈膜的还原,就必须用力使横膈肌的边缘向周围顶住,两肋同时向外顶住,这种力的用力部位也就是我们的呼吸支点就像我们挑担子一样,要想挑起一百斤担子,必须从地上挑起,必须靠腰部和腿部力量向地面用力蹬,但是呼气发声时这种向下的力不是僵硬,逼紧的,而是自然柔和舒缓,而富有弹性的,有的学生认为向下用力使劲下沉,僵硬蛮力挤压,甚至鼓肚子,挺腹部这些都是错误的,这样会使整个呼吸发声僵硬,呆滞,造成声音与气处的脱节,不协调,发出来的声音也会晦暗沉闷,呼吸发音时的向下用力是阻止横膈横的还原,使横隔膜尽量保持在吸气时下降的位置,利用小腹微向上级及向下阻止横隔模还原的,向上、向下对抗来把声音送上头腔高位置上。
发声时要求保持吸气时那种张开感觉使呼吸器官充满活力,富有弹性,使人感觉是一种柔和舒度通顺的状态,在保持气息过运程中,仿佛吸气过程中延续进行主要是要持其状态,声音是靠气息支撑,就像花园中喷泉的水柱顶上放着一个小球,喷泉既不会喷得过猛而使球冲出水柱外,也不会喷得无力而使球接触不到水柱而掉下来。
歌唱的呼吸,主要应做到”深能活”,”深”就是饱满充足,深沉持久,”能”就是柔和舒展,自然流畅,”活”就是灵活自如,富有弹性。
在歌曲的演唱中,吸呼的方法直接影响用气的好坏,而用气的方法直接影响歌唱的优劣,它比吸气的运行更为重要,复杂,直接影响呼吸的能力,所以在歌唱呼吸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吸气的过程是自然完成的,整个胸腔自然舒展扩张,不要故意用力,以免造成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功能不应有的僵硬,逼紧,可以清晨起来呼吸新鲜空气和闻花来感觉。
②气息要吸到胸腔下部两肋的边缘和裤腰带的上部之间,不宜过深或过浅,也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因胸腔和下肋的扩张而僵硬和紧张,否则会使声音失去弹性,吸气的多少,应根据演唱乐句的长短,强弱,音的高低,快慢和歌曲的情绪来定,一般是以唱完一个乐句后气息还稍留有余地为佳。
③吸气时要柔和,平稳,不要有多余的杂音,用鼻腔吸气卫生对喉头有保护作用,但在有一些较快的歌曲中光用鼻子吸气是不够的,有时要用鼻口一起吸气,在气息吸好后,并不是马上吐气发声,而是稍停瞬间使气息保持一下,成一种一角即发的冲击声带发声状态,控制呼气的力量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力量过太容易紧张,气息不能畅自如呼出,力量太小气息保持不住,高音顶不住,长句也难以完成,要尽量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声,使腹肌收紧往里回托,使膈格模上原来位置支撑气息平稳均匀呼出。
歌唱呼吸用力的感觉,可以用吹灯(吹蜡烛)或吹灰来感觉,吹灯或吹灰前一定会深吸一口气;然后对准目标,有弹性地集中撮口喷吹出来,这样比较容易体会到两腰两肋及腹肌的作用力。
歌唱的呼吸状态和讲话的呼吸状态是截然不同的,讲话的呼吸是随意自然的意识动作,而歌唱发声的呼吸是要有力量地控制和调节的艺术手段,歌唱吸气的力量两肋及膈肌向外和向下的用力,而呼吸气的力量是这种向外和向下用力的反作用力,在歌唱发声时,需要把气息缓慢、均匀的呼出来,而胸腔,两肋膈肌,这种向里向上的反作用力,需要吸气时两肋,向外向下的力量来控制,来保持住,这样才能得到平稳舒畅的呼吸效果,否则气息就会随着声音浮泄出来,造成气浅,声音虚弱,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抗平衡着力点就是吸呼支点,呼吸支点的部位感觉可以用咳剌大笑和强烈的抽泣来体会,还有一种体会就是平时我们在抬钢琴,用力时,先着一口气,然抬起重物时就能感觉到这个支点。
三、歌唱中声音支点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了解呼吸的支点还必须了解声音的支点,声带的闭合,振动是人们不容易感觉到,但是当我们发音吹唇练习时,当气息被闭合的嘴唇挡住时,气息就冲击嘴唇振动发音,这时就会小腹丹田处有一股力在推动气息向上振动嘴唇发音,而两肋与膈肌仍保持向外向下控制的,如果不保持这种吸气状态气息就会一下子泄出去,不能持久吹嘴唇了,随着吹嘴唇振动时间延长小腹收缩,这时顶向上的力和两肋与向下的向外的力的对抗增强,就能很好地体会这两种力对抗作力点,也就是呼吸的支点,同时,闭好嘴唇既挡住气息又振动发了音,这个振动发音并控制呼出气流的点,就是在嘴唇上振动发音的”声音支点”。
在训练和演唱时,要保持呼吸支点的感觉,以及所说到的打嗜练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支点,有了呼吸支点的感觉,再把声音支点落在呼吸支点,并不是落喉部与声带上,声音支点在民族声乐中学习中一般不作要求,以免理解有误的同学把声音的支点放在咽喉部造成咽喉部肌肉的紧张使声音紧,所以在民族声乐要求声音的高位置,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把声音微向上走,唱到牙齿背后,再用填满的呼气息把声音推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作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膈肌下降,两胁扩张,然后在保持瞬间,然后依靠腰和膈肌的控制力量将气息均匀沿硬腭吸出,呼吸的时间尽量长一些,这样可以感觉气息的流动方向,我也可以利用闻花香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深吸一口气,保持发短促的”a o e i u”的等音的跳音,这样可以体会呼吸支点与声音的支点,也以感受小腹的弹性和两肋膈肌保持控制气息的力量,但是在些练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声断气不断。
四、歌唱实践中的换气方法
歌曲的演唱中的换气,看似简单,但它直接关系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述及歌曲声音和技巧的发挥,所以在演唱前一定要设置好换气的地方,一般来讲是在每两个乐句之间换气,这合乎音乐和文学性和完整性,初学者如果气息不够,或一口气难于唱完一个一个长句,可以多换几次,但必须考虑歌曲的连贯性。
①在《茉莉花》、《啊,中国的土地》、《父亲》比较抒情柔美,赞颂舒展,轻秀委婉等歌曲中,在歌曲开始,不用刻意大口有气,自然吸呼的基础上用较柔和气息支托支声音。
②在歌剧《自毛女》中《恨似高山分似海》歌剧《江姐》中《万里里春色满家园中》歌曲开始,必须准备饱满气息,使发出的声音结实有力,洪亮刚健这种主要用于山歌,号子队列,进行曲等。
③还有一种就是极良好的气息在此气息上轻声象说悄悄话,《红豆词》、《想起老妈妈》、《眷恋》常常用到。
④在一些歌剧《江姐》中《绣红旗》的最后片段中有许多地方常用”偷气”,一般”偷气”都在乐句短促休止处或附点的后面。
五、结 语
总的来讲歌唱呼吸技巧训炼的目的是:使声音有强有力的呼吸为依托,即要有呼吸支点,使声音根据歌曲内容和情绪真实的表达出来,声音表现不同,气息运用也不同,所以在演唱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与特点,增强呼吸的肺活量,锻炼两膈肋,使小腹控制气息能力逐步增强,从而使歌唱呼吸达到歌唱整体发声要求。现代的中学生学习声乐,呼吸是基础,也是是你走向高一级学校的重中之重,只有将呼吸技术学习好,才能使你的声音优美、柔和、收放自如等,进而达到声情并茂的至高境界,也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意]P.M.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2.[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著,李维渤选译,《训练歌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4.潘乃宪著,《声乐探索之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5.潘乃宪著,《声乐实用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6.[美]约翰.卡罗.伯金著,萧宇译,《教唱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
一、歌唱呼吸的由来和应用方法
我国古代民族声乐理论就有:“善歌者,必先调气,氲自脐问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共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可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其它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一般声乐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类,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法,在其三种吸式方法中,胸腹式呼吸是最佳方法,因为胸式呼吸法,气息太深,喉部发声较紧张,而腹式呼吸气息吸得过深,影响声音的灵活性,第三种胸腹式呼吸不仅克服了前二种吸呼的缺点,而且能够使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自如增加声音的表现力。
歌唱的呼吸可分为吸气与呼气,呼气又包括保持气息和消耗气息,初学者都认为吸气就是用口或鼻把空气吸进肺里,但是这种吸气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喉部,气息会吸到胸腔,气息过于息浅,缺少支托和控制能力,美国的丽莎罗玛说:”空气不是有识地吸进或引进来的,正像我们进去开门一样,只是给空气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我们的呼吸气官就好像一个打气筒,打气筒的气嘴是不会自己吸气的,活塞环向内拉,气筒产生了空间,外界空气就自动从气嘴流入,在歌唱发声中,吸气也是这个原理,当你吸气时横隔膜下降,促使两肋及两腰膨胀,小腹向上提,这样胸腔便产生了空间,体外大气压就自然将空气通过鼻咽腔送入肺部。在我国民族民间和戏剧界有”气深丹田”的说法,这并不是真的要求气息要吸到肚腹里去,而是体会的一和吸气深沉的感觉,从生理解剖学来看,我们也知道空气只能吸收肺部,另一层意思在唱腔发声时要求气息下沉到小腹中,人体吸气后胸腔就象一个打足了气的气球。
二、歌唱中呼吸支点问题
呼气包括保持气息与消耗气息,气息吸得深沉饱满,横膈模下降,而呼吸发声的动作是,在横膈膜下降,吸满空气后,稍停一瞬间,在这瞬间,腹部肌肉有一种轻微推动力,声音就在这点推动上起音。这样起音的声音也就会有力度,有支点,起音后为了控制住气息,使其慢慢消耗,也就是说要阻止横膈膜的还原,就必须用力使横膈肌的边缘向周围顶住,两肋同时向外顶住,这种力的用力部位也就是我们的呼吸支点就像我们挑担子一样,要想挑起一百斤担子,必须从地上挑起,必须靠腰部和腿部力量向地面用力蹬,但是呼气发声时这种向下的力不是僵硬,逼紧的,而是自然柔和舒缓,而富有弹性的,有的学生认为向下用力使劲下沉,僵硬蛮力挤压,甚至鼓肚子,挺腹部这些都是错误的,这样会使整个呼吸发声僵硬,呆滞,造成声音与气处的脱节,不协调,发出来的声音也会晦暗沉闷,呼吸发音时的向下用力是阻止横膈横的还原,使横隔膜尽量保持在吸气时下降的位置,利用小腹微向上级及向下阻止横隔模还原的,向上、向下对抗来把声音送上头腔高位置上。
发声时要求保持吸气时那种张开感觉使呼吸器官充满活力,富有弹性,使人感觉是一种柔和舒度通顺的状态,在保持气息过运程中,仿佛吸气过程中延续进行主要是要持其状态,声音是靠气息支撑,就像花园中喷泉的水柱顶上放着一个小球,喷泉既不会喷得过猛而使球冲出水柱外,也不会喷得无力而使球接触不到水柱而掉下来。
歌唱的呼吸,主要应做到”深能活”,”深”就是饱满充足,深沉持久,”能”就是柔和舒展,自然流畅,”活”就是灵活自如,富有弹性。
在歌曲的演唱中,吸呼的方法直接影响用气的好坏,而用气的方法直接影响歌唱的优劣,它比吸气的运行更为重要,复杂,直接影响呼吸的能力,所以在歌唱呼吸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吸气的过程是自然完成的,整个胸腔自然舒展扩张,不要故意用力,以免造成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功能不应有的僵硬,逼紧,可以清晨起来呼吸新鲜空气和闻花来感觉。
②气息要吸到胸腔下部两肋的边缘和裤腰带的上部之间,不宜过深或过浅,也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因胸腔和下肋的扩张而僵硬和紧张,否则会使声音失去弹性,吸气的多少,应根据演唱乐句的长短,强弱,音的高低,快慢和歌曲的情绪来定,一般是以唱完一个乐句后气息还稍留有余地为佳。
③吸气时要柔和,平稳,不要有多余的杂音,用鼻腔吸气卫生对喉头有保护作用,但在有一些较快的歌曲中光用鼻子吸气是不够的,有时要用鼻口一起吸气,在气息吸好后,并不是马上吐气发声,而是稍停瞬间使气息保持一下,成一种一角即发的冲击声带发声状态,控制呼气的力量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力量过太容易紧张,气息不能畅自如呼出,力量太小气息保持不住,高音顶不住,长句也难以完成,要尽量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声,使腹肌收紧往里回托,使膈格模上原来位置支撑气息平稳均匀呼出。
歌唱呼吸用力的感觉,可以用吹灯(吹蜡烛)或吹灰来感觉,吹灯或吹灰前一定会深吸一口气;然后对准目标,有弹性地集中撮口喷吹出来,这样比较容易体会到两腰两肋及腹肌的作用力。
歌唱的呼吸状态和讲话的呼吸状态是截然不同的,讲话的呼吸是随意自然的意识动作,而歌唱发声的呼吸是要有力量地控制和调节的艺术手段,歌唱吸气的力量两肋及膈肌向外和向下的用力,而呼吸气的力量是这种向外和向下用力的反作用力,在歌唱发声时,需要把气息缓慢、均匀的呼出来,而胸腔,两肋膈肌,这种向里向上的反作用力,需要吸气时两肋,向外向下的力量来控制,来保持住,这样才能得到平稳舒畅的呼吸效果,否则气息就会随着声音浮泄出来,造成气浅,声音虚弱,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抗平衡着力点就是吸呼支点,呼吸支点的部位感觉可以用咳剌大笑和强烈的抽泣来体会,还有一种体会就是平时我们在抬钢琴,用力时,先着一口气,然抬起重物时就能感觉到这个支点。
三、歌唱中声音支点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了解呼吸的支点还必须了解声音的支点,声带的闭合,振动是人们不容易感觉到,但是当我们发音吹唇练习时,当气息被闭合的嘴唇挡住时,气息就冲击嘴唇振动发音,这时就会小腹丹田处有一股力在推动气息向上振动嘴唇发音,而两肋与膈肌仍保持向外向下控制的,如果不保持这种吸气状态气息就会一下子泄出去,不能持久吹嘴唇了,随着吹嘴唇振动时间延长小腹收缩,这时顶向上的力和两肋与向下的向外的力的对抗增强,就能很好地体会这两种力对抗作力点,也就是呼吸的支点,同时,闭好嘴唇既挡住气息又振动发了音,这个振动发音并控制呼出气流的点,就是在嘴唇上振动发音的”声音支点”。
在训练和演唱时,要保持呼吸支点的感觉,以及所说到的打嗜练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支点,有了呼吸支点的感觉,再把声音支点落在呼吸支点,并不是落喉部与声带上,声音支点在民族声乐中学习中一般不作要求,以免理解有误的同学把声音的支点放在咽喉部造成咽喉部肌肉的紧张使声音紧,所以在民族声乐要求声音的高位置,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把声音微向上走,唱到牙齿背后,再用填满的呼气息把声音推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作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膈肌下降,两胁扩张,然后在保持瞬间,然后依靠腰和膈肌的控制力量将气息均匀沿硬腭吸出,呼吸的时间尽量长一些,这样可以感觉气息的流动方向,我也可以利用闻花香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深吸一口气,保持发短促的”a o e i u”的等音的跳音,这样可以体会呼吸支点与声音的支点,也以感受小腹的弹性和两肋膈肌保持控制气息的力量,但是在些练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声断气不断。
四、歌唱实践中的换气方法
歌曲的演唱中的换气,看似简单,但它直接关系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述及歌曲声音和技巧的发挥,所以在演唱前一定要设置好换气的地方,一般来讲是在每两个乐句之间换气,这合乎音乐和文学性和完整性,初学者如果气息不够,或一口气难于唱完一个一个长句,可以多换几次,但必须考虑歌曲的连贯性。
①在《茉莉花》、《啊,中国的土地》、《父亲》比较抒情柔美,赞颂舒展,轻秀委婉等歌曲中,在歌曲开始,不用刻意大口有气,自然吸呼的基础上用较柔和气息支托支声音。
②在歌剧《自毛女》中《恨似高山分似海》歌剧《江姐》中《万里里春色满家园中》歌曲开始,必须准备饱满气息,使发出的声音结实有力,洪亮刚健这种主要用于山歌,号子队列,进行曲等。
③还有一种就是极良好的气息在此气息上轻声象说悄悄话,《红豆词》、《想起老妈妈》、《眷恋》常常用到。
④在一些歌剧《江姐》中《绣红旗》的最后片段中有许多地方常用”偷气”,一般”偷气”都在乐句短促休止处或附点的后面。
五、结 语
总的来讲歌唱呼吸技巧训炼的目的是:使声音有强有力的呼吸为依托,即要有呼吸支点,使声音根据歌曲内容和情绪真实的表达出来,声音表现不同,气息运用也不同,所以在演唱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与特点,增强呼吸的肺活量,锻炼两膈肋,使小腹控制气息能力逐步增强,从而使歌唱呼吸达到歌唱整体发声要求。现代的中学生学习声乐,呼吸是基础,也是是你走向高一级学校的重中之重,只有将呼吸技术学习好,才能使你的声音优美、柔和、收放自如等,进而达到声情并茂的至高境界,也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意]P.M.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2.[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著,李维渤选译,《训练歌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4.潘乃宪著,《声乐探索之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5.潘乃宪著,《声乐实用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6.[美]约翰.卡罗.伯金著,萧宇译,《教唱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