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 王 珺

【机构】 蓬安县桑梓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成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将传统文化的元素、理念和精神渗透到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深刻理解和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机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期达到学科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融入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将传统文化的元素、理念和精神渗透到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深刻理解和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机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期达到学科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一、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突出文化育人重要地位
        要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目标,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置于核心位置。教育者应当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的灌输。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时,应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创造性地将传统美术技法、文化符号以及艺术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和活动中。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者,应当不断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渗透传统文化,趣味课堂导入
        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是《标准》下融合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向,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包含了诸多内容,将其融入美术课堂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更进一步推进小学美术学科改革的进程,实现以美育人、以美育心的教学目标。大单元学习视角下小学美术跨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从传统文化的渗透入手,以文化为趣味活动的开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为后续学科实践活动奠定基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从美术学科自身入手,选择与传统文化相贴合的传统文化渗透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传统文化作为课堂导入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立足教材实际,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
        从心理知识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并不具备可逆性,还处于感知运算阶段,无法有效内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范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较为刻板且表浅。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就需立足教材实际,挖掘教学当中所蕴含的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认知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到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为培养学生美育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四、多元载体,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形式
        多元载体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应用效果改善的关键。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需要,教师可以将绘本、数码连环画等作为载体,生动具体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主题故事集成,可以促使读者在阅读中逐步了解多领域的丰富知识。绘本具有主题多样、图多文少、风格众多的特点,可以突破页面局限,降低小学生的阅读难度,寓教于乐,促使小学生获得知识的启迪、审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可以精选契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审美心理,且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绘本,激发学生想象力,促使学生从生动而富有趣味的图画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并以简单的文字为线索,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五、增加实践机会,发展美术创造力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开展小学美术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识与艺术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的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创作能力。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课堂美术教学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完成与之相关的美术创作作业,让学生阐述作品创作理念和实际表达主题,这可以检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则是深入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欣赏、了解更多与美术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后续开展美术创作积累想象与创造思路,同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
        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教学内容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中,例如剪纸、泥塑、织布等,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了解和掌握传统技艺。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模仿和创作,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教育者应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最后,教师应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课程,如优秀传统文化,川剧变脸、秦腔以及京剧脸谱等,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价值。不断探寻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路径。构建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美术课堂,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只有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体悟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在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塑造健康人格。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方惠.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7):99-101.
        [2]龙祥.论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3(10):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