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作者】 陈 艳
【机构】 神木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四、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四、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