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张衍兵
【机构】 桓台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 重要作用 方法与步骤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把它当作整个物理教学的精髓。随着教材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促进科学世界观形成的需要。然而就整体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这除了与实验室的物质建设有关外,与教师实验教学的素质和提高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有密切的关系。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实验,并巧妙的进行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验操作主体一般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实验则是直接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而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更具有重要意义。新教材中将学生实验又细分为探究型实验、测量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这样通过不同种类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探究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学生会做实验,而且还要学生会提出问题,还要会设计实验,更要会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比以前单纯的去验证某个结论收效更大。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使学生的物理思维素质大滑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实验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
就分组实验来说,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学生照着现成的步骤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还有,做实验时每组人数太多,动手机会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够
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都不做。即使有的学校按要求完成了,但是实验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三)学校和老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不会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部分教师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实际操作。
三、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树立新观念是关键问题
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坐。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学校要树立了新观念,才能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只有让学生、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从追求短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才能给物理教师一个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二)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允许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先取实验器材。现在很多学生很希望能亲自设计实验,因此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程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的实验。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以及除了老师提供的器材外还可以选用哪些器材来代替,鼓励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
(三)实验过程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亲身参与,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问题意见。(1)观测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器材,了解其构造特征、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2)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出现的物理现象和变化过程要记录、分析。(3)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及变化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重视实验结论和反思
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物理实验结论的形成是物理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实验结论的形成通常建立在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因果分析和数据分析。如果能知道一个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某个原因引起的,又能知道该现象和某原因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的规律,只要把这两个方面概括起来进行描述,这就是实验结论。
四、科学的方法与步骤
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原则。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总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并开展创新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更新观念,就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行为,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物理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让学生动手、动脑。教师只有善于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融观察、操作、思维于一体,才能使学生实验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四新.提高演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2]朱美健.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因素分析[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关键词: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 重要作用 方法与步骤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把它当作整个物理教学的精髓。随着教材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促进科学世界观形成的需要。然而就整体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这除了与实验室的物质建设有关外,与教师实验教学的素质和提高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有密切的关系。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实验,并巧妙的进行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验操作主体一般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实验则是直接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而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更具有重要意义。新教材中将学生实验又细分为探究型实验、测量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这样通过不同种类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探究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学生会做实验,而且还要学生会提出问题,还要会设计实验,更要会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比以前单纯的去验证某个结论收效更大。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使学生的物理思维素质大滑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实验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
就分组实验来说,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学生照着现成的步骤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还有,做实验时每组人数太多,动手机会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够
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都不做。即使有的学校按要求完成了,但是实验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三)学校和老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不会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部分教师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实际操作。
三、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树立新观念是关键问题
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坐。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学校要树立了新观念,才能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只有让学生、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从追求短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才能给物理教师一个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二)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允许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先取实验器材。现在很多学生很希望能亲自设计实验,因此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程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的实验。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以及除了老师提供的器材外还可以选用哪些器材来代替,鼓励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
(三)实验过程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亲身参与,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问题意见。(1)观测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器材,了解其构造特征、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2)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出现的物理现象和变化过程要记录、分析。(3)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及变化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重视实验结论和反思
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物理实验结论的形成是物理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实验结论的形成通常建立在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因果分析和数据分析。如果能知道一个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某个原因引起的,又能知道该现象和某原因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的规律,只要把这两个方面概括起来进行描述,这就是实验结论。
四、科学的方法与步骤
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原则。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总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并开展创新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更新观念,就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行为,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物理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让学生动手、动脑。教师只有善于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融观察、操作、思维于一体,才能使学生实验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四新.提高演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2]朱美健.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因素分析[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