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 陆胜建

【机构】 发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素质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学的新特点,数学教学需贯以素质教育,其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发挥更大的学习潜能。只有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素质教育;策略
  中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而素质教育也是中学生提高素质、培养观念的重要过程。这个阵地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实施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所有教者全身心、全面参与到这个环节来。要把教书和育人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和提高素质教育向全面化和深入化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综合我国国情,素质教育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它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素质教育有四大特色:面向全体学生,为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学习基本权利,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介绍数学史、激发爱国情结,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知识与培养好意志品质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理论、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感受数学过程,培养数学情感和数学观。例如,教师应适时地利用教材上的阅读资料,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勾股定理、圆周率等中国史上杰出人物对数学的重大贡献,探究这些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数学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大有裨益。
  三、创设生活化情景,变抽象枯燥的课堂为素质教育的“殿堂”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发展的理由,数学之所以能在各个学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大到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解初一列方程一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拟借贷、保险或盈亏问题在初三讲解函数问题时,师生可共同探讨旅行中的费用问题、体育课上的投掷问题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四、素质教育需在数学课堂上落实
  近几年来的高考、中考改革很快,减少了许多死记硬背的成分,相应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与此相适应,在数学课堂上则需体现素质教育,上海关于数学教育的行动纲领明确地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口号,标志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活动式的数学教学、开放式的数学教学、学生建构的数学教学、数学建模的教学,都陆续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标准化”地生产教案的势头得到一定的抑制,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成为改革探索的一种时尚。
  五、数学课堂上的素质教育举措
  1、重视“数学过程”的教学
  “数学过程”是真正地理解数学,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或用数学解决问题所必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实践”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数学过程”包括“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这样三个阶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激发学习动力。
  2、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心理效应。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程度各异,差别很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各别学生之材施教,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增强求知欲。
  六、加强数学应用性数学,培养实践意识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实践,数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重要还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形象直观的背景。突出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导,加强范例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目标。做为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做为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中改变旧的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模式,去培养出现代的、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