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一缕清风吹绽语文奇葩——“情境随笔写作”的启示
【作者】 杜晓云
【机构】 新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现在的学生整天泡在幸福的生活里,即使每天身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环境中,也似乎视而不见,加之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抄袭、杜撰成了他们写作的主旋律。恰恰“情境随笔写作”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把学生引入现场,把事件引入课堂,把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当场作文,让作文充满真情实感。所谓的“情境随笔写作”,就是教师根据写作的需要设计一个演示情节,让学生积极参与,用心感受,然后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写成作文。
“情境随笔写作”课如一缕清风让语文这朵奇葩绽放,也吹皱了昌乐县新城中学那一池春水,荡起层层涟漪,让我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瓶颈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词穷只因情未浓
“他依然跟这个主人瞪起了眼,可是这个主人可不像第一个小主人那么好对付。过了几秒钟,他看不奏效,开始央求‘请你笑一个吧’,主人还是不笑。于是他又开始扮各种鬼脸,小主人竟然闭上了眼,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他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唱起了龚琳娜的《忐忑》,可是小主人还是没有笑,最后,他只有灰溜溜的下场。”
“我想‘那是我的’,我是赵本山,我是小沈阳,我piapia的走上了台。”
……
不管是细致入微描写,还是幽默的语言,搏得了阵阵掌声,甚至有好几位同学在短短20分钟时间里竟然写出了900字,这是在“情景随笔课”上孩子们在做完“猫逗主人”的游戏后出色的表现,让我惊诧不已!可是更让我惊诧的是“随笔读悟课”上孩子们对所读作品的精典点评,有的从文风进行了评价,有的从内容进行了赏析,可谓字字珠玑:
“我觉得班长同学这次写的作文太过官方化,太过严肃了。”
“我个人认为,文章中的这个儿子实在不怎么样,当妈妈拥抱他时,他竟然是勉强承受,我们的父母是爱我们的,与下文‘我’对父亲的歉疚形成了对比。”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常常是语塞,一言不发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生活转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成浩教授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似有所顿悟。
在很多时候,我们让学生写的是他们根本没有体验的内容,或者虽然体验过却为用心观察、思考过,自然他们的笔端就无法流淌出他们的思想,如果他们有了切身体验,一定会妙笔生花。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
记得初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味同嚼蜡,任凭老师苦口婆心讲它有多经典。可是在初三冬天的一个夜晚,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雪,爸爸冒着严寒来学校给我送被子,就在爸爸转身离去时的那一瞬间,看到爸爸脸上爬满的皱纹突然间觉得不知道有多久没有看过他老人家的脸了。一句“你回宿舍吧,别冻着”朴素的话语,竟然让我感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是那么单薄,瘦弱的身体蜷缩在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上,伴着吱吱呀呀的声音在雪地上渐去渐远,让“爸,你自己多注意”哽在喉咙里,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从那以后再读《背影》总会潸然泪下,再也不需要老师的一言一语!
正是切身体验让这个同学理解了课文,也让他笔端流淌出生动的文字,有了作家的味道。而“情景随笔写作”正是将生活迁移进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埋藏在孩子们心底的倾诉,激动之余必然是文思飞扬。
李志清老师说:“‘情景随笔写作’是为生命美丽放歌,是生命写作。”可是常态的阅读教学又怎么能完成呢?成浩教授的“其实我们学生在生活中就是在阅读,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是阅读,不用刻意去追求”和李老师介绍的“为写择读”让我豁然开朗。
二、整合课文奠定写作基石
昌乐县新城中学“情境随笔写作”教学体系的“随笔读悟课”的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读”,学生完成随笔后,读一读同伴的随笔,再读一读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结合这一思路,我想为什么不根据写作的需要整合我们的课文,形成写作指导的材料,真正实现“为写择读”呢?
在听李致广老师的“主题阅读”课时,我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他是依托琦君的《春酒》让学生进行了余光中《乡愁》后,进行仿写练习。那么为什么不单独设置成一节以“思乡”为主题的阅读课呢?以课文《端午的鸭蛋》和《春酒》作为引领,选择主题阅读丛书八年级下学期《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桐花声里燕子飞》、《藕塘余韵系人思》、《故乡的树》作为拓展阅读。这样既可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有的放矢的指导了写作,岂不是两全齐美?
三、轻松课堂来自教师的自然
在很多的公开课、优质课上,老师唯恐说错了话,每一句都是预先设计好,讲课过程中自是小心翼翼,教师的这种紧张无形中感染了学生,自然课堂就显得紧张起来。孩子们在课堂上拘谨不已,思维自不会活跃。而在“情景随笔写作” 课上,老师自然的表达,让学生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即使是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也丝毫感觉不到讲课老师的紧张,一如往常。
李志清老师朗朗的笑声,永不疲惫的微笑,亲切的一声“你很酷”、“我也就不和你们玩了”;杨君老师亲切的称呼“小胖子”,当学生作文中希望调换小组时随口的“找你们班主任去”;李志广老师面对羞怯的学生一句“我看好你奥!”,无不为课堂增添了一些轻松。只有在这轻松的课堂上,孩子们才会玩得投入,文思才会如泉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只要坚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写作时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同时不断探索、发掘、整合作文教学资源,优化作文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深入感知“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语文这朵奇葩定会绽放!
“情境随笔写作”课如一缕清风让语文这朵奇葩绽放,也吹皱了昌乐县新城中学那一池春水,荡起层层涟漪,让我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瓶颈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词穷只因情未浓
“他依然跟这个主人瞪起了眼,可是这个主人可不像第一个小主人那么好对付。过了几秒钟,他看不奏效,开始央求‘请你笑一个吧’,主人还是不笑。于是他又开始扮各种鬼脸,小主人竟然闭上了眼,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他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唱起了龚琳娜的《忐忑》,可是小主人还是没有笑,最后,他只有灰溜溜的下场。”
“我想‘那是我的’,我是赵本山,我是小沈阳,我piapia的走上了台。”
……
不管是细致入微描写,还是幽默的语言,搏得了阵阵掌声,甚至有好几位同学在短短20分钟时间里竟然写出了900字,这是在“情景随笔课”上孩子们在做完“猫逗主人”的游戏后出色的表现,让我惊诧不已!可是更让我惊诧的是“随笔读悟课”上孩子们对所读作品的精典点评,有的从文风进行了评价,有的从内容进行了赏析,可谓字字珠玑:
“我觉得班长同学这次写的作文太过官方化,太过严肃了。”
“我个人认为,文章中的这个儿子实在不怎么样,当妈妈拥抱他时,他竟然是勉强承受,我们的父母是爱我们的,与下文‘我’对父亲的歉疚形成了对比。”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常常是语塞,一言不发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生活转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成浩教授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似有所顿悟。
在很多时候,我们让学生写的是他们根本没有体验的内容,或者虽然体验过却为用心观察、思考过,自然他们的笔端就无法流淌出他们的思想,如果他们有了切身体验,一定会妙笔生花。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
记得初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味同嚼蜡,任凭老师苦口婆心讲它有多经典。可是在初三冬天的一个夜晚,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雪,爸爸冒着严寒来学校给我送被子,就在爸爸转身离去时的那一瞬间,看到爸爸脸上爬满的皱纹突然间觉得不知道有多久没有看过他老人家的脸了。一句“你回宿舍吧,别冻着”朴素的话语,竟然让我感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是那么单薄,瘦弱的身体蜷缩在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上,伴着吱吱呀呀的声音在雪地上渐去渐远,让“爸,你自己多注意”哽在喉咙里,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从那以后再读《背影》总会潸然泪下,再也不需要老师的一言一语!
正是切身体验让这个同学理解了课文,也让他笔端流淌出生动的文字,有了作家的味道。而“情景随笔写作”正是将生活迁移进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埋藏在孩子们心底的倾诉,激动之余必然是文思飞扬。
李志清老师说:“‘情景随笔写作’是为生命美丽放歌,是生命写作。”可是常态的阅读教学又怎么能完成呢?成浩教授的“其实我们学生在生活中就是在阅读,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是阅读,不用刻意去追求”和李老师介绍的“为写择读”让我豁然开朗。
二、整合课文奠定写作基石
昌乐县新城中学“情境随笔写作”教学体系的“随笔读悟课”的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读”,学生完成随笔后,读一读同伴的随笔,再读一读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结合这一思路,我想为什么不根据写作的需要整合我们的课文,形成写作指导的材料,真正实现“为写择读”呢?
在听李致广老师的“主题阅读”课时,我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他是依托琦君的《春酒》让学生进行了余光中《乡愁》后,进行仿写练习。那么为什么不单独设置成一节以“思乡”为主题的阅读课呢?以课文《端午的鸭蛋》和《春酒》作为引领,选择主题阅读丛书八年级下学期《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桐花声里燕子飞》、《藕塘余韵系人思》、《故乡的树》作为拓展阅读。这样既可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有的放矢的指导了写作,岂不是两全齐美?
三、轻松课堂来自教师的自然
在很多的公开课、优质课上,老师唯恐说错了话,每一句都是预先设计好,讲课过程中自是小心翼翼,教师的这种紧张无形中感染了学生,自然课堂就显得紧张起来。孩子们在课堂上拘谨不已,思维自不会活跃。而在“情景随笔写作” 课上,老师自然的表达,让学生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即使是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也丝毫感觉不到讲课老师的紧张,一如往常。
李志清老师朗朗的笑声,永不疲惫的微笑,亲切的一声“你很酷”、“我也就不和你们玩了”;杨君老师亲切的称呼“小胖子”,当学生作文中希望调换小组时随口的“找你们班主任去”;李志广老师面对羞怯的学生一句“我看好你奥!”,无不为课堂增添了一些轻松。只有在这轻松的课堂上,孩子们才会玩得投入,文思才会如泉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只要坚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写作时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同时不断探索、发掘、整合作文教学资源,优化作文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深入感知“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语文这朵奇葩定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