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传统课堂华丽转身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作者】 白虢良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进行课堂改革中,关键是从上到下的观念的更新,在别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校情,落实开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更能使我们的传统课堂顺利华丽转身。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  观念引领  构建体系  机制保障
  现象之一: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是声嘶力竭、汗流浃背,然而学生在台下却是鸦雀无声、昏昏欲睡。
  现象之二:教师在台上表演得神采飞扬、口若悬河,而学生在台下却是畏畏缩缩、波澜不惊。
        ……
  在教定学的传统课堂,在教学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教学是教案到黑板的搬运;从内容上,没有对课程的整合,脱离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发挥的可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固定模式,讲授问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是一种静态教学.在目标上,强求一致,个性不能达到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发展,无视学习的价值观.在组织学习方面,一切听指挥,任务多,乐趣少,课堂就是操练,不可动态生成.在教学评价上,指责多.鼓励少,学习的自信心不能确立,不民主,不平等,师生不和谐.在教学方式上,讲解多,思考少,过多地单向活动,一言堂,学生无法参与和体验 。
  新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是否提高,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愉快、学习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同步得到健康发展。新课堂教学设计要重点围绕学生怎么学,制定学案和教案,要求根据学生学情,课前充分备课、精心预设,课中巧妙点拨、灵活驾驭,课后及时反思、不断完善。新课堂要求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从而构建平等、合作、民主、和谐、互动、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堂追求和谐、活跃、有序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充满智慧、洋溢激情、体现魅力地教学,学生自主地、愉悦地、探索地学;从而营造出充满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堂氛围。新课堂要体现出优质高效的特征。优质,即三维目标在和谐、活跃、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达成;高效,即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文化是在对现有课堂文化提炼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精神内涵;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是知识的超市和生命的狂欢。
  一、观念引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知识的更新换代的周期就越来越短了;也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的到来。对于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作为学校这样一个仅仅养成良好习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的场所,已经不再在适应时代的需求了;这样的学校什么时候才能解决科学家钱学森世纪之问。因此我们学校的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在课堂改革中校长是决策者,中层是摇旗呐喊者、是督促策划者,一线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要想彻底地推进课堂改革,就要彻底地更新从校长到一线老师的观念教书在教育者心中就根深蒂固的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只能在讲台下听;实际上教师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束缚之下进行的,换而言之,学生只能在老师的一桶水中得到不大于一桶水的水,这样的说法中,也就忽略了学生也是有思维的人的现实,实际上有许多学生的聪明才智都是优越于我们老师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鼓励老师们多看有关教育改革的报刊杂志,新课堂方面的书,如《给传统课堂打0分》、《高效课堂22条》等;使我们的老师在新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只是组织者,在课堂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真正的主角。在学校的课堂改革中观念的更新是使我们传统课堂华丽转身的必备条件。
  二、构建好强大的“三大体系”
  在全国上下课堂改革的模式有许多种,如:江苏洋思模式、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七二一”模式,河北衡水模式等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就要选择性地借鉴应用,在他们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情与学情进行创新运用,在县域条件下,比较适合运用的模式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打造好“三大体系”,即评价体系、教学体系、文化体系。
  小组构建以及评价。组建小组的基本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规模以6人为最佳,班额较大时可以8人一组,全班八个组;各小组设立管理组长与管理副组长各1名,组长是需要一个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号召能力的学生来担任;其他同学就分别任该小组的学科组长(该小组的科代表);小组还应该从物质于文化方面来建设,即小组要有组名、组歌、组训、组规等等,组名要尽可能的通俗、好记、阳光、精准、锐利,让人过目不忘,极富有冲击力。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制定出“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细则”,这样才完整地构建评价系统。
  在教学体系中,有两个强有力的“抓手”,即“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解决了学生 “自主学习”的问题, “小组合作”就是解决“合作学习”的问题。“导学案”上导是关键、学是核心,案是载体;在内容安排上有:学习目标(一问题形式呈现),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流程(知识链接、自主探究、合作运用),学习小结(反思)。在展示课中的流程是明标、开展小组对学群学讨论、展示准备、展示,展示环节是最出彩的环节,也是学生最为看重的环节,因为展示及暴露问题,展示激趣,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注意的是:要追问学生,方法提升,讲解不到位、归纳总结、易错点、拓展变式。在教学体系中,还有一个反馈环节,反馈环节是扫除待优生的有效手段,必须讲究及时性、针对性、务实性。
  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高效学习模式,就需要在校园内、在教室内、在教学楼墙壁上在平时的活动中渗透。在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学习的“场”;在校园内教室里,以标语形式来营造氛围,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我参与我快乐,我展示我成功”…… 
  三、机制作保障,督促见成效
  有了好的模式、有了好的氛围,但是也不一定能使我们传统课堂华丽转身;在运行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怎样开展合作讨论都不知怎样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转第85页)(上接第16页)之下,我们的督查团队就应该深入到一线的课堂帮助老师掌握“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领悟较快的老师做示范;请反思,教研本组一日一反思会,年级组一周一反思会,年级组两周一反思会,学校一月一反思会。同时从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讲授时间是否超过15分钟的;一堂课中各环节没参与学习的学生总人数是否超过5人的;一堂课中有没有小组合作交流和学习的;一堂课中有没有学生展示和质疑反馈的;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体现自学、交流、展示和反馈教学基本流程的来评定教师的课堂。
  总之,要使传统课堂真正实现华丽转身,观念更新是关键,模式是课改的方向,制度管理是保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要做敢于拼搏的弄潮儿;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因为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就一定能能培养出学习能力超强、具有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社会人才;只有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才能使我们老师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新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
  2、李炳亭著《给传统课堂打0分》;
  3、李炳亭著《高效课堂22条》;
  4、荆建华著《教学模式》 ;
  5、骆琤著《优质教育11条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