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活动单”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作者】 朱建霞

【机构】 如皋市港城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框架可概括为:①以活动单为学案;②以活动为载体;③学生为中心;④教师为主导;⑤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活动单导学”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中以活动单为引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人。现将我在活动单导学教学中的探索、尝试及体会简单谈谈。
        关键词:  活动单   内容   形式
  一、活动单的概述概念
  1.活动单:通过集体备课最终形成的用以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因此,它更接近于“学案”。理念的课堂状态是,学生拿到“活动单”,即使没有教师组织,也能在“活动单”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的、卓有成效的自行学习。
  2.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设定的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目标的设定一是要准确,不能“超标”或“降标”;二是要具体,不能空洞,要把课后习题作为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要写清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期待。要从学生的视角,而不是教师的眼光描述学习目标,因为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
  3.活动方案:包括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切心智活动和肢体活动。
  二、活动的基本原则:
  ①“学科性” 原则。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要有数学味道,体现数学的规律。数学强调什么,就是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讲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不排斥一些肢体性的活动,但一定要做数学的事,体现数学的特点,否则,就是不适宜的。
  ②“目标性” 原则。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要服从于教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缀。有人往往把“活动”定位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定位不准确。我们认为活动就是要为教学服务,目的是达成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人更愿意把活动理解为动手、动脚、唱歌表演、做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这是片面的。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
  ③“趣味性”原则。活动还要有趣味,要能吸引学生。我们都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方法。如果学生不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引起共鸣,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当然,“趣味性”必须服从于“学科性”和“目标性”,结合得好,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不顾“学科性”和“目标性”,而一味求趣,必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活动”的基本要素:每一个活动,都应该包含以下4个基本要素: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成果展示;d自我完善。这4个基本要素也可以视为活动的4个步骤,组合起来就是活动的常规模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在这4个基本要素中,“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这一点必须明确,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数学课上,展示的方法应力求多样化,可以是“说”(如解说、交流、辩论、质疑等);可以是“写”(如上黑板写等);可以是“画”;可以是“演”(比划);可以是“操作”;等等等等。幼儿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点评,包括纠错、表扬等。“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要使幼儿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效益。
  三、活动单的形式:
  活动单导学以其显性的形式,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有效推动教师观念向行为的落实。比如: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孩子的练习操作就是一种显性的单,不需要做什么其它的单,这样让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从中学到知识,获得经验。有形的单就是中小学课堂用的那种单,有纸质的,有电子的、有小黑板写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幼儿园可以尝试用图画的、符号的、图文并茂的(大班后期)、表格的等幼儿易于理解的活动单。好的活动单设计应该是易懂而又富有情趣,能激发幼儿活动欲望的。“无形的单”看不到具体的文字形态的单,而具体的一个一个活动方案在老师心中。虽然没有具体可感的案,但是方法思路与有形之单是一样的。单在心中,通过老师的语言,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帮助幼儿读单。比如:在音乐活动《下雨歌》中,利用无形的声音单,让孩子体会下雨时的情景,雨很大,(雷声,下雨的声音由大道小,让孩子从无形的单中感受体会音乐的情境,这不就是所谓的无形的单吗,再比如,对孩子提问时老师用动作给孩子提示,它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单,没有纸质的呈现,但它能给孩子提示,给孩子启发。像这种无形的单在活动中是很常见的。
  四、“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幼儿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发挥最大效益。 
  “活动单导学”主要有“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三个环节,教师先是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然后幼儿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单,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活动单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幼儿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在小组里共同研究学习,最后通过点评、总结、练习等方法对幼儿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
  在这种模式中,一方面满足了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幼儿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下转第39页)(上接第25页)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后的感悟
  活动单导学的实施模式但不模式化。
  1.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活动都以活动单导学的形式进行。要广泛吸纳运用融合其他教学模式之长,完善活动单导学模式。
  2.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操作性游戏性活动。思维活动,语言交流也是活动。要灵活运用多种活动,既让幼儿有新鲜感也能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和时间解决难点。
  3.并不是所有环节都要小组合作,幼儿能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自主学习,难度大的需要合作学习的再采用合作形式。
  4.循序渐进,坚定信念。在艰难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享受到理念的变化,行为的改进,孩子的发展的喜悦。
  记得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让孩子学得主动、快乐,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在尝试中,虽然我已经略懂“活动单导学模式”下课堂的精彩,但我深知在实践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中自己还是个需要引领的跌跌撞撞者,“让孩子主动地学”,“在活动中学”,“让孩子们善学乐学”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袁玥.“活动单导学”:
  2、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