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还孩子晴天

【作者】 钱小晶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杏花微雨,我没有打伞,拎着电脑从办公室往车棚走。车棚临靠学校的北院墙,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突然,一只手从身后接过我的电脑包,一把伞在我的头顶撑开。 “钱老师,我给你拿。”转首迎上的是青青一脸的笑。这个孩子,我不教她已经三年了,站我旁边,近乎和我一般高。每每在校园里遇上,还是那么亲近。
  青青是我工作第三年转进我班上的一名学生。那时候我送班到三年级,其他孩子我都已经很了解了,对于这位新转进的学生,我显得格外关注。可无论我怎么靠近,这个孩子总是拒我于千里之外。不久后就接二连三有孩子来告状,一会儿说她不交家庭作业本,一会儿说她随便拿别人东西不还。我把她找到办公室谈话,她始终保持沉默。几次下来都如此,我感觉有些束手无策了。只好静观其变,以退为进。
  一次习作,我指导学生给祖国妈妈写封信,描述自己的幸福生活。青青的习作本上赫然写道:生活中只有苦,没有幸福,不如死了算了。我大惊失色,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如此消极,肯定有问题。经过我的了解,青青的爸爸妈妈离婚了,青青跟着妈妈。妈妈到哪儿打工,她就跟着到哪儿上学。几乎每学期都换新学校,接触到的都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既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又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这个孩子确实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我决定找她的妈妈过来谈一谈,但如何谈,我着实思考了良久。
  青青的孤僻正是因为她的心理承受着无形的精神压力。最亲近人的“背叛”了她,使她幼小的心灵失去了依靠,那种不安全感是同龄的孩子甚至我们这些大人都无法理解的。远离自己的家乡到陌生的城市,妈妈是唯一的熟悉人。可因为谋生,青青的妈妈早出晚归,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其它也都无暇顾及了。这样的孩子很少跟外界沟通,他们内心的情感无法表达出来,需要倾诉,却找不到可以信任的对象。不安定的生活带给她的不是新鲜,而是陌生,自己内心的秘密永远只有自己知道。他们孤寂,无助,看不到未来,不知道怎么面对现实,总想逃避,于是只能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对抗。难怪青青会觉得,生活没有幸福可言。
  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人格发展也不够成熟,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等都比较差,因此,孩子一旦陷入悲观,性格变得孤僻,单单凭自己的力量是很难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的。我想,我必须和青青的妈妈携手,帮助她重新正确的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热情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离异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并非造成孩子不幸的原因,而由此引起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则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有事实证明,只要父亲或母亲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样可以健康成长。
  有了成熟的想法,我约见了青青的妈妈。和青青的妈妈交流了我的一些想法后,令我意外的是,青青的妈妈主动剖析,孩子目前的状态,跟她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离异了两年多,但她自己还未能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听了青青妈妈的诉说。我建议她说:“应该首先要保持一种平静而坚毅的心态,一方面要敢于面对现实,在教育孩子时,不急不忧,多想想孩子将来会有的美好前景,从而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心和力量;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努力赚钱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没错,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状态。”青青妈妈表示就这么一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为了孩子会从调节自己的内心状态开始,试着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理性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给孩子做出榜样。
  学校里,我开始试着不漏痕迹地走近她。每次遇到她我都朝她微笑。起先她总是躲闪,或者假装没看见。渐渐的,她的眼睛看向我了,偶尔也会轻轻笑一下。每当她笑了的时候,我都会报以更灿烂的笑容。那着实是令我很开心的。在偶尔变得我们每次遇到都会彼此笑一下的时候,我知道,她心里已经不排斥我了。表情可以让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但语言更为重要,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再见面,我除了笑着点头,会问问她,“你今天中午吃饱了吗?”“今天上课的内容你听懂了吗?” ……有时我会站在教室门口,看到她走来的时候,特地捧上一叠本子迎面走去,然后请她帮我送到办公室。很快,她就主动跟我打招呼,主动帮我捧本子了,心情也似乎开朗了许多。这个敏感的孩子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与善意,愿意接近我了。
  家庭里,青青妈妈也在努力。青青妈妈把家庭变故的原因如实告诉了孩子,求得孩子的理解。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判断力,孩子有理解才会有正常的心态。青青妈妈说,以前一直避而不谈,反而使孩子心中一直存在疙瘩。青青妈妈还一反常态,不再开口闭口就说青青爸爸的不是。甚至主动问及孩子是否愿意跟爸爸生活一段时间。此外,青青妈妈把一直在家乡的青青外祖父和外祖母也接到了身边。由母亲带的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应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男性亲属多接触,鼓励孩子模仿,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性别角色的发展是有好处的。青青的外祖父可以弥补。
  青青妈妈的转变带给了自己很多惊喜,打电话给我报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青青今天回家完成作业的速度非常快,有一些不太会的也想办法完成了。我做晚饭时还在旁边转着想帮忙。我也没只顾着做饭,问了她在学校的情况。她说了好多,我也和说了一些白天上班时发生的趣事。我们感觉都很开心。”“今天说好不接她,让她自己小心走回去的。想想还是没赶活。准时来接她放学了。她竟然满脸笑容连蹦带跳地跑到我身边。我眼泪都快下来了。钱老师,我以前觉得自己尽力了。其实没有。” ……我知道,青青的妈妈在努力,她的努力,青青也已经感受到了。我相信,她们的相处将越来越愉快。
  可在班上,她还是喜欢独自一个人,不与同学来往。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她的其它功课虽然不怎么好,但是英语却学得很不错。课上我常常喊她起来领读,课后我辅导学困生的时候会故意说要到办公室喝口水然后喊她过来帮助讲给同学听。班上的学生在英语上遇到问题来问我,我都让学生去找她。和班上的同学有了最初的交流,孩子与孩子之间相处就快多了。课间,我越来越多的看到青青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说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愉快的,愉快的交际活动对人情绪的积极影响是很多办法都难以达到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快乐与满足。看到青青一步一步地走出孤僻,一点一点的感觉到与老师、同学交往的乐趣,开始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并找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的心软软的,暖暖的。
  我想,不仅仅是我和青青的妈妈,所有人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它能给孩子撑起一方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