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艺术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作者】 何 军
【机构】 苍溪县龙王沟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民族音乐对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情感教育为主线,以欣赏、演唱、演奏民族音乐为途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民族音乐 思考 现状 作用 实施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近年来,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音乐课从所谓的“豆芽课”一下子摆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受到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中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化、中小学音乐教育价值存在严重误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非艺术化倾向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参考和对民族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未能充分体现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因此,本文想就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1.《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一是《艺术课程标准》把弘扬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音乐文化,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二是在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大量民族音乐的内容,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在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地方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
2.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素质现状。一是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喜欢民族音乐,他们在课余时间学唱喜闻乐见的民歌、戏曲,欣赏古今经典的民族音乐,演奏笛子、古筝等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提高了自己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演唱、演奏能力。二是还有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不会欣赏民族音乐之美,对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抱排斥态度,只喜欢现代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对本民族的音乐一知半解,忽视了民族音乐。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第一,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优美质朴的民歌,还是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说唱、戏曲音乐,或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二是民族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以聆听民族表现民族创作民族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民族音乐音响形式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陶醉于民族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并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以民族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内容浩繁,体系繁多。无论是体裁,还是音调、风格都极为丰富,民族特色鲜明。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先辈和现代音乐家智慧的结晶,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是开创和发展我国未来音乐不可多得的参照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也是宝贵的世界音乐文化财富。
三、怎样全面落实和实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一方面要选择一些经典民歌介绍给孩子,同时也要在课前认真、充分地备好课,收集有关民歌、民族的资料,对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进行扩展。另一方面,在赏析教学中,可精选古今经典名曲,运用新技术等手段,视听结合,使学生对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在赏析时,既能听又能观,仿佛身临其境,意气风发。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一是民族音乐教学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民族音乐之美,领悟民族音乐之妙,体会民族音乐之情,感受民族音乐之真,吸收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以学生的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协调民族音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振奋自己。二是通过欣赏不同情绪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师要选择要欣赏的曲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切实挖掘和利用本土教材,使学生从自己居住的熟悉的生活中获取民族音乐的素材,更愉快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3.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氛围。从学校来讲,可以利用网站、校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民族音乐的宣传和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播;通过举办民族音乐演唱、演奏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知识,提高他们演唱、演奏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真正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教育,使他们的民族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在家庭方面,家长应鼓励孩子学习演奏、欣赏民族音乐。在社会上,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民族热爱民族音乐。
4.提高教师民族音乐的教学能力。第一,音乐老师要做到热爱美妙的民族音乐,用自己的热忱去感化学生。二是一定要吃透教材,努力掌握民族音乐中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争取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要有贯彻民族音乐的实际能力,要有对民族音乐教育充满强烈的热情和使命感。
总之,民族音乐是我们华夏每一个孩子的音乐母语。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必须全面实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把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好,广泛宣传民族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这是新时期应该做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民族音乐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金亚文 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 2002.
[3]陈亚敏.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河南: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期),2004.
[4]山峰. 关于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中国音乐网.
[5]《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关键词:民族音乐 思考 现状 作用 实施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近年来,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音乐课从所谓的“豆芽课”一下子摆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受到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中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化、中小学音乐教育价值存在严重误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非艺术化倾向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参考和对民族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未能充分体现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因此,本文想就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1.《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一是《艺术课程标准》把弘扬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音乐文化,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二是在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大量民族音乐的内容,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在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地方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
2.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素质现状。一是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喜欢民族音乐,他们在课余时间学唱喜闻乐见的民歌、戏曲,欣赏古今经典的民族音乐,演奏笛子、古筝等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提高了自己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演唱、演奏能力。二是还有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不会欣赏民族音乐之美,对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抱排斥态度,只喜欢现代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对本民族的音乐一知半解,忽视了民族音乐。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第一,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优美质朴的民歌,还是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说唱、戏曲音乐,或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二是民族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以聆听民族表现民族创作民族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民族音乐音响形式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陶醉于民族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并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以民族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内容浩繁,体系繁多。无论是体裁,还是音调、风格都极为丰富,民族特色鲜明。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先辈和现代音乐家智慧的结晶,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是开创和发展我国未来音乐不可多得的参照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也是宝贵的世界音乐文化财富。
三、怎样全面落实和实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一方面要选择一些经典民歌介绍给孩子,同时也要在课前认真、充分地备好课,收集有关民歌、民族的资料,对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进行扩展。另一方面,在赏析教学中,可精选古今经典名曲,运用新技术等手段,视听结合,使学生对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在赏析时,既能听又能观,仿佛身临其境,意气风发。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一是民族音乐教学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民族音乐之美,领悟民族音乐之妙,体会民族音乐之情,感受民族音乐之真,吸收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以学生的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协调民族音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振奋自己。二是通过欣赏不同情绪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师要选择要欣赏的曲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切实挖掘和利用本土教材,使学生从自己居住的熟悉的生活中获取民族音乐的素材,更愉快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3.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氛围。从学校来讲,可以利用网站、校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民族音乐的宣传和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播;通过举办民族音乐演唱、演奏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知识,提高他们演唱、演奏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真正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教育,使他们的民族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在家庭方面,家长应鼓励孩子学习演奏、欣赏民族音乐。在社会上,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民族热爱民族音乐。
4.提高教师民族音乐的教学能力。第一,音乐老师要做到热爱美妙的民族音乐,用自己的热忱去感化学生。二是一定要吃透教材,努力掌握民族音乐中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争取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要有贯彻民族音乐的实际能力,要有对民族音乐教育充满强烈的热情和使命感。
总之,民族音乐是我们华夏每一个孩子的音乐母语。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必须全面实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把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好,广泛宣传民族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这是新时期应该做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民族音乐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金亚文 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 2002.
[3]陈亚敏.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河南: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期),2004.
[4]山峰. 关于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中国音乐网.
[5]《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