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 高秀芬

【机构】 易县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以耐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分层把握    即时有效   延迟终结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怎样才算是符合新课标的好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新课题。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延迟终结性评价,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空间,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即时有效、分层把握、适度延迟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即时有效
  1、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程度,语文课堂是“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敏锐的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课堂评价来维持,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的和谐氛围。
  2、有效即时评价的评价语言,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太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特别是要运用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来。师生共同发展,这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即时评价”来鉴别,作出价值判断,评价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的艺术性,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是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而且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致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3、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感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简约、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要考虑知识传授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能及时调节好这种关系,特别是学生在课堂认知发生偏差或疑惑的时候,更需要教师即时评价,进行必要的课堂引导,纠正学生的认知方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评价语言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分层把握
  1、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
  2、对语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诚挚的欣赏性。
  3、对语文感悟能力强的优等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三、适当延迟终结评价语言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这样的表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死板的过早的给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语言,有时会误导学生“标准答案是唯一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作终结性评价,这样会压抑学生、打击学生,致使语文课堂像一团死水,彰显不出应有的生命力。“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犯这样的错误:一听到学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万分激动,高度赞赏,“非常正确”脱口而出,过早的对学生的答案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发言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延迟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以上三个方面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点滴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曾说:“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视课堂教学为一门艺术,潜心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