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作者】 杨 帆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明确了有关素质教育的内涵。正如《决定》指出的那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提出的,充分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即从人的本质上得到完善,从人的根本素质上得到提高,从整体功能上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鉴于体育学科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独特性,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中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能有效的完善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由于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所具有的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和应变、协作能力以及培养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精神。通过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等。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没有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结合体育教学就如何贯彻素质教育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理念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它既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力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体系,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
  体育是一门社会化的课程,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体育教学者有不同的要求。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对怎样进行体育教育,人们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作为处身于知识爆炸的21世纪的体育教师,只能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永远的学习者。体育课程的改革(如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实施等)本身就要求体育老师不断学习进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要充分享受体育文化的要求”。从广义的教育观上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先知与启蒙的关系,充其量是先学与后学,学多与学少的关系。21世纪知识载体呈多元化,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学生学习的渠道也被大大拓展。如果我们体育教师不好好学习,不仅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教给学生,而且随时可能被学生甩在后面。因此,我们每个体育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我们可以通过如当“小老师”这一形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一些掌握情况比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给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讲解和教授。让这些同学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信与胆量,还能进一步巩固这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既给体育老师带来了机遇,同时又带来了挑战。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说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至少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一名称职的教师,除了要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取向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外,还应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以及对课程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在体育教学领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在自身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审美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寓德、美育于其中。体育教学部像其他学科的教育那样容易找到一些惯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更多的硬性指标去强制一个体育老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可以说体育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还是很明显的。那么也就是一堂体育课能不能上好很多程度上有赖于体育老师是否有精心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是激发和保持一个人行为强大的内部动力,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如果对某一活动缺乏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兴趣这一强大动力的推动下,所有阻挡其前进的困难都变易于攻克。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理也就在此。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得到提高,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是否得到加强等方面,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关注的是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只有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目前,大多数学生是喜欢体育课的,但是却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更别说自主锻炼了。喜欢体育课只是觉得可以不用呆在教室上课,可以到室外去玩耍而已。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体育老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这种天性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转化为热爱体育锻炼的一种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光靠体育老师在课堂上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五、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中以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可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思想教育的培养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中国古语曰:“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
  体育教育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独特功能。应以建立课堂常规入手,使体育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培养学生顽强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为了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其全面提高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国家合格的人才。中小学应将体育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它的作用巨大是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去开发学生良好的素质,一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程汉忠;学校体育,走出你的误区[J];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05期 
  2.辛宪军;新课程下体育教师难于践行校本课程的思考[J];体育师友;2009年06期 
  3.李小涛;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健康教育及体育教师的作为[J];魅力中国;2009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