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远离白色污染 共建美丽校园——射阳县第六中学“第44个地球日”主题活动

【作者】 龙跃飞

【机构】 射阳县第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前   言:
  今年是“第44个地球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每年的“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美丽我们的家园、校园,美丽我们的国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一次以“远离白色污染 共建美丽校园”为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
  从2007年10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不准使用塑料袋以来,时隔6年多了,塑料袋的使用情怳如何?是否消减?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我们的生活是否远离了“白色污染”?带着这样的疑问,在第43个“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第六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对校园及周边的“白色污染”情怳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使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产生、危害及治理办法。旨在使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爱护校园,美化家园,远离白色污染,共建美丽“大家园”。
  本次教育活动,我们首先利用校园的广播、电视进行号召动员,利用校园的橱窗、画廊、展板、班级后面的板报进行宣传;其次印发调查报告,要求同学们了解、感受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及周边社区,并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再次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演讲会、写一篇心得感想;最后,向全体同学、社会发出一份倡议书。活动的开展,收到了应有的教育效果,也是我们创意本次主题活动的出发点。
        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乱抛,加之难以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一种现象。人们对此戏称为“满城都是塑料袋,城郊一片白茫茫”。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由于塑料制品随意乱丢、乱扔、乱抛而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用塑料制品盛装食物,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科学家试验: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我们通常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不少人习惯用塑料制品盛装饭、菜,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塑料制品等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焚烧处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问卷调查情况汇总:
        我们发放调查问卷1800张,收回有效张数1720张,(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60%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40%表示不清楚。说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也与社会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有关。但仍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不太清楚,这表明,学校、家庭、社会等还需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问题二:你是否经常购买塑料包装的食品吗?
  调查者中,有54%的人经常购买,38%的人偶尔购买,只有8%的人不买。说明:超过一半的学生是经常购买塑料包装食品的。这是因为,现在在校吃零食是普遍现象,其中不少学生到校时间早,一些学生很少在家吃早饭、甚至不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的人已成为一种习惯;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身体迅速成长时期,课间补充一些营养和能量也是必须的。问题是包装食品的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能放回垃圾桶的有多少?能分类回收的又有几个?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问题三:你是如何处理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或饮水瓶的?
        调查者中,有80%的同学能将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或饮水瓶扔进垃圾箱,15.6%的同学将包装袋(塑料袋)随地乱扔(路上、教室、水池、校园一些角落等)。说明:不随便乱扔渐已习惯,这是学校长期育人的效应,但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教育。据我们值日干部和学校环保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同学人虽然有把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或饮水瓶扔入垃圾箱内的意识,但往往是扔在垃圾箱附近,并未进入垃圾箱,有的塑料制品很轻,风一吹,塑料又从桶内“飞”出,在校园上空乱“飞”、乱“跑”了。所以大部分学生虽有环保意识但未真正做到将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或饮水瓶完全进入垃圾箱中。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还有4.4%的同学是这样选择的:有的同学表示会把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或饮水瓶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中心路、楼道等)。边缘的、视线达不到的地方就不受约束了,可以随便乱扔乱抛了。建议:在校园的边缘角落、视线达不到的地方也要增设一些垃圾箱。
        问题四:你对“远离白色污染  共建美丽校园”活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汇总整理如下)
        1、学校不断加强环保教育,开展环境知识竞赛、征集环保标志、环保征文、学校橱窗宣传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2、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处理。
        3、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箱。无任学校还是周边社区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考虑到电池体积小、危害大,实行单独收集,一家一户也不好集中回收,建议同学们把家中废旧电池带到学校统一回收,定期请环保部门到校回收。
        4、在人们视线关注不到的地方增设垃圾箱。
        5、在校园醒目的地方,设计一个环保标志,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6、校园商店要回收塑料包装袋、食堂要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要有清洁卫生的不锈钢餐具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
        7、让学生多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校园内不能焚烧垃圾,将有用的垃圾全部回收(如废纸、塑料瓶、塑料包装袋等)。
        9、在重大节日到来之际,请环保专业人员对学生集中宣传。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同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从真正意义上告别白色污染。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10、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奖制度,对环保工作(垃圾回收)开展较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
        活动反思:
  调查活动虽然结束,教育也有明显效果。但留给我们更多思考:我们能否治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能否远离我们?就目前来讲,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周围环境依然被“白色垃圾”包围着,而且日益蔓延、日益严重,大有覆盖地球之势,国家的“限塑令”根本未有什么约束,也未起到什么效果,校园也不例外。也就是说,白色污染并未真正远离我们,还在我们的身边:大大小小的沟河,飘满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的悬浮物;小树林里,树枝上挂满了塑料“小白旗”;狂风刮起,布满粉尘的天空,飘着的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走到哪里,都能随遇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尤其是大街小巷、垃圾池旁到处可见的塑料袋、一次性泡沫饭盒、饮料瓶、塑料餐具……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物,市场上、商店、超市里塑料袋的使用依然如故,更多的人们一边喊着环境保护一边正在制造着“白色污染”,塑料袋的使用并没有因制度而消减,反而与日俱增。更有甚者,很多缺少知识的人们,将混有塑料、泡沫的垃圾浇上汽油,随意地焚烧,多种有害物质随着烟雾的腾起不断飘向空中,这是十分危险的;更多的人们有一个习以为常的习惯—不受约束地乱扔(随手抛),不问何时何刻、不问何处何地。我们的生活就这样被各种各样的白色污染包围着、被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气体、水源、食品等)浸蚀着……这样的环境何谈美丽。
  当我们看到国外优美的风景时,当我们对国外的白色污染等垃圾处理设施表示赞赏的时候,我们更应关心的是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问题。过去,我们不曾想到白色污染等垃圾对国家的形象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也不曾想到这些用过的废物居然会与我们争夺生存的空间,甚至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我们不能让自己生活的城市成为一个“垃圾城市”。因此我们大声疾呼:地球只有一个,大家一齐关心,共建美丽,共同分享。让我们的天空更加蔚蓝、空气更加清新、水源更加清澈、食品更加安全。
  同学们,大家行动起来,用行动来与白色污染作战。我们的校园一定会越来越漂亮,我们祖国的“大家园”也一定会越来越美丽!美丽校园、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附:世界地球日历届主题
         2013年  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2012年  共担绿色责任 展示绿色中国;2011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2010年 低碳经济绿色发展 ;2009年 绿色世纪(Green Generation) ;2008年 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007年 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2006年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2005年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2004年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2003年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2002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2001年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0年 儿童与环境;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6年 环境与和平;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1984年 沙漠化;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5年 人类居住;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