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 王梓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生是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可以说是今后作文的好坏就看小学阶段的基础好不好,但大多数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觉头疼,不喜欢写,不知道该如何写,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从两手抓起: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三是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语言积累;多方面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就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的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把好意识关。即教师要端正作文指导思想,认识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未摆脱“应试作文”,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写“公式化”作文。这严重违背了作文“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产生畏惧,认为作文高不可攀,让学生失去信心。这怎么会产生创新灵感呢?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写话,中年级写片段,高年级才写成篇,并放低作文要求,让学生都有话可写。
  2、品评精品课文,感悟追求创新之美。精品课文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都具有独创性,充分展示其个性风采。这种个性,正是我们作文时所需要的品质。在学习《田园诗情》这课时,就很好地让学生去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异国他乡——荷兰那美丽辽阔的田园风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那“绚丽多彩的玉金香,碧绿的草原,悠闲的羊群和那清脆的笛声”都嵌入了学生的脑海中,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从语言到感悟,进入情境。而后,家乡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浮现脑海,萌发创作欲望,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注意学习游记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联系课文,适当模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公园。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三、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修改。其实,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后的讲评、修改也同样要重视。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对于学生作文,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总之,抓好小学作文,需要兴趣,需要读写结合,需要讲评,互评,修改……把它们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交融,优秀的作文便会像春天的鲜花一样绽放。
  参考文献:
  1.陈淑美;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作文彰显活力[J];成才之路;2010年04期 
  2.潘美芸;识字与阅读连环扣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8期 
  3.汤琰;如何将快乐融入作文教学中去[J];教师;2009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