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边远农牧区小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作者】 刘淑真

【机构】 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目前大部分乡村学校存在设施完备而精神缺钙的现象,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立足本校实际,提出了本校 “主体多元教育思想”、“为了一切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及“人人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群星校园”的培养目标。创造性地摸索出适合边远农牧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实践中着重加强了这样几方面的建设:校风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农牧区  校园文化  主体多元  群星校园  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拓宽视野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硬件改造建设已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设施正日臻完善,一座座日益优美的校园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光有完备的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否则会出现设施完备而精神缺钙的倾向。
  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建于1936年,地域特点决定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其中63%以上的家长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和牧区,思想和观念都跟不上时代。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还停留在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而认为孩子学习的事是学校老师的事,不关他的事,孩子学习不好就到学校找老师,有的甚至为难老师。家长的文化修养不足,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很大,而这一现状的改变还需时日。根据这种情况,2006年起哈镇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研究学校发展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实事求是、立足本校实际,提出了本校 “主体多元教育思想”、“为了一切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及“人人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群星校园”的培养目标。
  一、凝练出以学生为主的校训和学校精神
  2006年起学校提出了“崇德、诚信、自立、自强”的校训,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去,形成了“团结、文明、尊师、爱生”的校风,“严谨、创新、乐教、奉献”的教风和“爱学、会学、自主、合作” 的学风。学校的校训和校风是学校领导班子正身正德的助推器,更是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过硬的风向标,是教师德行统一的标尺,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方向和尺度,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几年的时间,我校的校训校风日渐转化成领导、教师、学生不断发展的正能量,积淀出了我校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有位学者说过校风就是校魂,是的,校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在学校校风的形成过程中,学校的领导作风过硬,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操得到提升。
  二、建立由学生参与制定的学校制度
  严格的制度和校规是文化建设的基石,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而且制度的形成通过广泛征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由教师和学生参与下建立的制度,他们更愿意遵守。依据学校的校训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及“人人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群星校园”的培养目标,坚持做到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学生参与的有机结合,学校各部门管理与少先队自主管理有机结合。在学校少先大队中设有纪律部、礼仪部、文体部等自主管理部门,学生校长、各部部长均由学生竞聘产生,学生校长参加学校的行政会议,在校园里倡导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实行自主管理。
  众所周知,学校卫生工作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样一所边远农牧区的农村小学,校园面积大,硬化面积比例小,周边又是居民区,卫生工作不好保持。本着自主管理的思路,学校校委会经商讨,就试着把又脏又难管的卫生工作交给了学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学生校长带领他的小团队成立了学校“宝洁公司”,“宝洁公司”在校内挂牌营业,公司经理由少先队自主聘请,经理下设两个主任,主任下设两个职员。学校为宝洁公司提供房屋一间,公司自主准备了几个大纸箱,纸箱上用醒目的字写着“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和“不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字样。他们是这样营业的,学校里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捡来的垃圾交到保洁公司,公司按垃圾的重量发放自己制作的纸质卡片,卡片上有宝洁公司的印章及垃圾重量,垃圾重量达200克可换取橡皮、铅笔等,每增加200克则换取的相应的学习用品金额也会更高。保洁公司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保洁公司运作以来,校园的整体环境卫生明显取得改善,公司还有了一定的垃圾回收收入,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真是一箭三雕。学校类似这样的自主管理领域还有很多,如:学校的解说员工作、学校的开放书屋管理、健身器材管理、餐厅的保洁工作、每周的升旗仪式、小红帽记者团管理等都是学生自主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学校主体多元的办学思想,又锻炼了学生的管理、组织、协作、互助、动手等能力,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创设激励和启发学生的校园环境
  近两年学校着力打造群星校园文化,哈镇中心小学对校园环境进行进一步改造时,将“崇德、诚信、自立、自强”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将环境教育、德育教育、平安教育、读书教育与校园文化有机的融合,以“群星校园”为内涵构建文化特色。使校园成为立体、会说话的教科书,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校内建筑文化 
   学校将给教学楼、少年宫楼、学生公寓楼起名字的工作下沉到老师、学生中征集意见,最后在几十个征集到的楼名中选择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吻合的名字。如教学楼楼名为“群星楼”,楼里承载着近千名学生上课,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校园里都是一颗被关注的小星星,老师和家长希望他们成为灿烂的明日之星;综合楼是学校少年宫所在,起名为“璀璨楼”,楼里设有书法、美术、器乐、合唱、舞蹈、跆拳道、乒乓球、信息技术等专业班,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们每人都有一项特长,这项特长在群星校园里璀璨夺目;学生宿舍楼楼名为“银河之家”,在楼里住宿的孩子们就像银河里的一颗颗小星星。银河之家里的每一间宿舍都用一个星座名称命名,如金牛座、水瓶座……这样孩子们就仿佛星座里的星星,他们除了快乐生活外还学习了天文知识。校园里的路名也与群星校园辉映,如星光大道、启明星路等……所采用的方法与征集楼名一样,这项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品尝到了自己的思考服务大家的喜悦。
  2.校内园艺文化  
  绿色,寓意着生命和希望,象征着和平与自然,充满着健康和快乐,代表着创新和发展。田野是孕育粮食的宝库,学校是孕育知识的海洋。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绿色的、平安的环境,学校从两方面打造绿色平安园。首先校园环境设施布局合理,哈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正前方设有一个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的梯形梯度式草坪,两边各有一个用白色矮栏杆围成的扁圆形花圃,面积约100平方米,里面植被错落有致,将国旗台呈半环状围在中央显得庄严肃目。教学楼前方左右两边各有一片树林,左边的小树林是书香园,书香园里的石桌、石凳上时常可见孩子们读书的身影,书香四溢;右边的小树林是星乐园,星乐园里有“问题墙”、“自画、自写墙”、“我的发现墙”等,这里记录着孩子们思想的碰撞,交流的快乐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着。书香园旁边是图文并茂的“安全教育墙”,安全教育墙将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用简短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画表述出来,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并讲解图意,教育学生不但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这样哈镇中心小学把校园建设成了适合学生成长的绿色平安园。
  3.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活动
  丰富的校园活动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载体,也是彰显学校文化的渠道。为了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每年学期初的三月、九月定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彻落实重点月。活动重点是:一至二年级学生开展“好品行、我养成”自主教育活动。
  同时,我校以主题教育月为契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由学生校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如四至六年级开展了“爱心救助募捐”实践活动,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高举着队旗利用镇区周六集贸市场的人员密集优势,进行社会募捐。这项活动的开展,为学校“爱心救助基金会”募捐到了一千多元的资金,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一至三年级开展了“我做环保小卫士——捡垃圾”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街道干净了,马路清洁了,同学们也认识到乱丢垃圾的危害了,从而提高了同学们做环保小卫士的意识,还使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诸如此类的自主教育活动,既培养了同学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还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品行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 
  4.校内书香文化
  营造书香校园的主旨在于让学校成为学习型校园,为师生营造充满魅力的学习氛围,充满活力的研究氛围,使读书成为常态。因为只有书能让我们耳聪心明,能让我们的未来更精彩。
  此外,学校还特意在璀璨楼腾出一间小房间,摆放舒适的座椅,绿意盎然的盆花,作为教师们的开放书吧。在这温馨的读书间里,教师们涌动的是理想,澎湃的是激情,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情,发展的是智慧,绽放的是生命。一些教师在读经典文学的过程中,采撷千古美文,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取百家精华,增强审美能力,让自己的品味得到了提升;在读教育理论书籍后,教师们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前进方向,把握了教育规律,掌握了教育策略和方法,实现了专业成长。通过阅读教师们的灵魂有了深度,思想有了高度,在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工作有了更多的正确认识,同事之间多了一些理解和支持,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四、加强“一切为了学生”的师德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体现校训和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学校从教师在教育中的巨大示范作用出发,要求教师们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严谨治学,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充当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念,同时学校尽可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便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增强校园文化的开放性。
  同时学校还创建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袁桂英教师爱心奖励基金会”,创建人李建新,现任上海市综合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新系温泉县哈日布呼镇苏木村人,曾于1980年9月至1986年7月就读于哈镇中心小学,当时班主任袁桂英老师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和爱心鼓励让李建新一生难忘,他说,当今社会倡导孩子第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更多的人要求教师的责任,很少有人关心老师的疾苦,因此李建新总经理回乡后决定在哈镇中心小学设立袁桂英老师爱心奖励基金会。基金会启动资金为4000元,此后每年李建新总经理都将注入不少于4000元的奖励资金。学校将每年按照师德考核方案评选出爱心班主任和爱心教师各一名进行奖励,在学校树立品格高尚的教师典型,带动更多的教师做到更好。
  五、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群星课堂”
  课堂教学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品行的主要途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的课堂模式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也是我们课堂育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为“群星251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先学后教,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教师使用导学案上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和个人展示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凸显了“群星251课堂”的教学评价,每一名孩子都有一本星光手册,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轨迹。
  群星课堂与学校全体学生争创德育之星活动是一脉相承的。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群星251课堂”在群星校园里的落实体现为:“2”是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走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之路。“群星251课堂”的教学流程中:“2”是沿着学与教的双边关系设计的;“5”是学生学的5个环节和教师教的5个环节。“1”是一个星级评价体系。“群星251课堂”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展现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评价体系中的“课堂之星”分解为许多可实现的小目标,如勤于思考、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学习、提出自己的质疑、与其他小朋友合作学习……等,保证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教师们的及时评价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露自己所长。这些用不同颜色代表的质疑之星、合作明星、展示之星等记录着孩子们在“群星251课堂”中的自信和自主,由此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此外学校结合本土特色、学校实际,采用了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诗歌或童谣的形式还开发了《美丽温泉我的家》、《大课间韵律操》、《银河之家》等德育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
        这就是我作为边远农牧区乡村小学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操作的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们在主体多元的校园文化中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力求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际关系文化和学习文化,培养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发展学生生动活泼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选择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空间。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相信只要我们放眼世界,在汲取先进教育理念和制度的同时,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一定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一定能形成我们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程志龙. 现代学校管理学: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2011.2
        [2] 张红昌. 校园文化: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2009.10
        [3] 李海艳. 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