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议

【作者】 张 军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科中的难点,但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所以也备受广大师生的重视。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有太多的学生怕写作文,他们或一提作文就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或有太多的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毫无章法内容可言………
        可以说,学生写作水平的普遍低下,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想从自己亲身教学实践方面来探讨一下,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各种不良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子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无米下锅”,语言干巴,内容空洞,缺乏写作素材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特别是一些理科生,成天埋头于数、理、化、英题海中,无暇光顾中外名著,阅读面狭窄,思维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看问题不透彻,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写起文章来,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言干巴,内容空洞,闭门造车,甚至胡编乱造,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2、学生书写能力差,卷面差,不规范。
        学生的书写能力较差,整体不如以前的学生书写工整美观,有的学生在书写中,标点符号的书写尤其不规范,逗号和句号写出来没有区别,不少的学生在作文中将逗号、句号写到一行开头的第一格。哪些标点符号该提行写,哪些不该提行写,好些学生搞不清楚。
        3、作文教学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按道理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老师上作文课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 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4、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方法单一,没有落到实处,讲评简单重复.
        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批改难,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且因为受时间的限制,又因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写作动机等把握不准,其评语多是笼统空泛、千篇一律。这样的批改结果,给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他想学的知识,往往会对作文讲评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写作时也是应付了事。
        二、采取的对策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结合我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也如此,没有材料再好的作者也会因为肚里没“货”而难以下笔。所以,要解决有米下锅的难题,学生只有大量而广泛地积累资料,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巧妇就不用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积累写作材料呢?
  从平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材料。“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老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实践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生活丰富了,作文就会有内容来写。所以,真实的写作,不是闭门造车。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们可以有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校内外活动(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野炊、放风筝、演讲、辩论、跳绳、拔河、球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捕捉实用的写作材料。
         2、建立有序、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
        叶老认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的事情,虽然不一定有害处,但是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操练”。
        在作文教学中,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分目标,让这些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梯度。
        3、指导学生开展作文的自评与互评 
        说实话,我们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是下了大量的功夫的。仅以作文批改来说,老师如果每次作文都全批全改的话,工作量大,且收效也不一定好。
        其实,作文批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学生之间互改作文。老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作文修改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换阅读作文,互提意见,并选择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谴词造句、标点符号诸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简要批语,再把这些文章贴出来,让大家品头论足,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体验自己修改作文的乐趣。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科中的难点,但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常遵循着布置、写作、讲评……这么一个授课模式,毫无新意活力可言,学生对写作自然是无兴趣可言。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多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多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另一方面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定远.中国现当代名家作文论.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3]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