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感恩教育

【作者】 刘小玲

【机构】 库尔勒市兰干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美好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感恩;受教育者;引导学生;小学语文教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老的诗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苏武牧羊”、“精忠报国”,美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但是必须承认,在今天,有一些孩子却不懂得感恩了。不知体恤父母,不知感恩老师,享用着大自然赐给的一切,不知感激。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 要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内容
  孩子们对“恩”的理解是模糊的、狭隘的。要让孩子们从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逐步了解 “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师友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等。
  了解父母养育之恩:让学生知道应该感恩自己的父母,是他们赐予自己生命,把自己养育;了解教师教诲之恩:让学生知道应该感恩自己的老师,是他们赐予自己知识,体会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了解同学帮助之恩、友情之恩:让学生去体会自己的同学每一句安慰的话语,共同游戏、学习的欢乐,遇到困难时的支持;感知祖国无尽恩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祖国。让他们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感受社会的关爱之恩:要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从自己感受社会的关爱;感知大自然的恩赐:要让学生懂得大自然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们。让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要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
  学会珍爱生命,时时注意安全与健康。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明白父母希望孩子长大成人,一生平安。
  学会承担责任,树立远大理想。教学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担忧;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作为学生就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将来能为国而存的人才;感念自然之恩,就要热爱自然,能够欣赏自然美景,爱护环境,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学会和谐相处,与人团结友爱。感恩社会就是要学会和谐相处,团结同学,珍惜友情。要认识到自己有小家,还有好多大家。要心胸宽广,乐于助人。
  三、要积极探索实践搭建感恩教育平台
  (一)感恩的内容要在教育平台上展现,感恩的目标也需要教育平台才能实现。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感恩教育的方法、方式。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这样学生们不仅透析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将文章的运用细节与场面描写等写作手法也深深地体会了,一切对于感恩的畅想,在那一刻得到很大的释放。心存感激让一切变得美好,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吗?目的都是因势利导,用美文去开启学生们认知感恩的心智。
  (二)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感恩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事先制定好活动计划,灵活开设“讲述感恩事件”、“谈自己感恩方法”、“听后感想”“我和妈妈来对话”等活动环节。
  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老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当一节课的老师,孩子们会真切的体验到当老师的不易,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创办“感恩”的小报,可以设计“感恩”的广告,可以编排“感恩”的节目。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来体现,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回家读给父母听,有的同学就写出了这样的好句子:爸爸的爱,读懂它需要时间和耐心。因为他把爱深藏在心中。父爱如酒,有了父爱的酒便飘着诱人的醇香。父爱如歌,有了父爱的歌声便多了动人的旋律。父爱如画,有了父爱的画便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父爱亦如一部书,需要慢慢地品读。让我们唱响:世上还有爸爸好。
  (四)利用节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母亲节,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可以让学生给妈妈洗手或梳头发;端午节,可以给学生讲屈原的故事;中秋佳节,给学生讲“团圆”的故事,讲台湾的故事。建军节、植树节、劳动节、元旦、“三八”节、教师节等节日都可以设计很多感恩教育的活动。
  多一份感恩就少一份自大和冷漠;多一份感恩就少一份索取,留下无私的奉献。
  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好感恩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能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媛;爱伴四季[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卫班元;大纲·教材·教法——小学语文教学琐谈[J];宁夏教育;1980年01期 
  3.进志;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