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尝试

【作者】 陈晓畅

【机构】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尝试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进小学舞蹈课堂,让快乐贯穿教学始终,用兴趣点燃学生求知欲望,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尊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奥尔夫 小学舞蹈 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从开创之初就开设了小学1—6年级舞蹈课程,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贯彻,我们意识到小学舞蹈课程如果长期遵循艺术院校的舞蹈教材,推行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势必会让大多数学生望难却步,达不到普及教育的目的。如何让各年级小学生都能从舞蹈教育中提高素质,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教学法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奥尔夫认为音乐本身不是教学目的,只是培养学生品性、促进幻想力、克服交往困难、抒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根据这一理念,我校从2009年起开始把奥尔夫教学法引进小学舞蹈课堂,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让快乐贯穿教学始终
  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起来呢?我想了一个主意,一次在上中国舞《提腰、松腰》(音乐:《爱睡觉的加菲猫》)时,特意穿了一件加菲猫玩具服走进课堂,同学们顿时发出一阵欢呼,簇拥到我面前摸这摸那,问东问西,而我就学着加菲猫的样子与同学们对话,示范动作,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提问,有的还学着加菲猫的样子跳了起来。在这快乐融和的气氛中,我一边领跳,一边喊口令:“提腰,把后背拉直!”“松腰,把上身放松,气息下沉……”同学们跟着加菲猫忘情地扭动着,享受着自我表达的乐趣,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下课时,她们纷纷和我拥抱,向“加菲猫”招手“拜拜”。课后我深深感到,这节课若象过去那样枯燥地讲解“提腰、松腰”,要让七、八岁的孩子听懂,做到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身体软度训练是基训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为了克服学生畏难情绪,我把一些舞蹈术语改成通俗易懂的名词,如把腹背肌训练称为“弯月亮”,趴地面压胯称为“小青蛙睡觉”、侧手翻称为“小火轮”。每当训练时,我只要说“小火轮转起来吧!”她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做“侧手翻”,当我说“蝴蝶蝴蝶飞飞”,她们就踏着小碎步、抖着波浪手向我围拢过来。以前上“压跨、劈叉”等基训课,由于肢体酸痛,曾发生过学生抵触罢上的情形,现在借助游戏调动她们的兴趣,使教师“头疼”的基训课变成了轻松快乐的游戏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由衷欢迎。
  二、用兴趣点燃求知欲望
  在动作教学中,有的课程学起来确实乏味,而且很累,如学 “踮脚走”,若无新招,老要学生反复练,会让她们产生厌烦情绪。于是,我给本课设定了一个情境:灰姑娘穿着水晶鞋去见王子,巫婆施法下起大雨,怎样才能走过泥泞小路又不弄脏水晶鞋呢?我要她们发挥想象,体验“踮脚走”的各种姿态,看看谁做得最好,最有想象力。同学们很快进入情境,一个个按照各自的理解和想象,模仿灰姑娘表演起各式各样的“踮脚走”,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我一边看,一边指导,对步法、姿态、平衡度不时给予纠正示范,很快就让她们掌握了“踮脚走”的要领。记得以前练习“踮脚走”,有的小学生因耐不住单调和劳累,不停地打哈欠,有的甚至坐在地上说:“老师,我累了,我要睡觉!”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而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兴趣后,虽然走得照样累人,张张小脸挂满了汗珠,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中途退练。
  在教蒙古舞《我的小马驹》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大草原美丽风光和悠扬辽阔的音乐,以激发她们对大草原的向往,同学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跟我一道跳起小牧民的舞蹈动作,勒马提缰,挥鞭驰骋,纵情歌舞。虽然她们的动作还有些笨拙,但稚嫩可爱,情感真实,经过几番演练,一段载歌载舞的小组合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兴奋之余,我深感兴趣教学法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先由教师讲解内容,示范表演,然后学生机械模仿,这种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对低年级小学生效果并不好,有时教师说得再好,讲得再透,她都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甚至听都不听,只管交头接耳。这并不是学生不守纪律,而是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忘记了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奥尔夫教学法则不同,认为教师对学生越少控制,学生的自由度就越大,其思维就愈加活跃,愈有主动性。
  按照奥尔夫教学法,我们对新课程尽量少讲多做、或先做后讲、先练后教,放手让学生表达自我,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在教《舞蹈中的道具》一课时,我把扇子、手绢、纸伞、彩绸这些舞蹈道具一一摊在学生面前,让她们每人选择一件自编自跳。编演前,我不介绍这些道具的使用方法,而是让他们自由想象,大胆尝试,经过一番思考和准备,同学们的作业一一展示了出来,结果让我十分欣喜,她们对道具不仅运用正确,与舞姿吻合,而且还编排出不少奇招,令人耳目一新。少儿的天性确实不可小视,小脑袋里有时能迸出许多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减少控制,让她们自由探索,明显有益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发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要对学生当众批评,轻易指责,即使动作做错了出轨了,只能用手去纠正而不用嘴来纠正,要注意保护她们的积极性。
  四、尊重学生的自主评价  
  东方式的教育方法受师道尊严影响较深,课堂上老师一人说了算,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孩子往往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奥尔夫教学法特别强调师生之间要构建平等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根据这一理念,我们把学生自主评价引入高年级课堂,尝试师生之间“角色互换”,试演“教师让位,学生上位”。
  我曾布置过一个作业:叫“如何利用队形编排舞蹈节目”,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其自行设计队形,编排舞蹈。作业完成后,老师不先点评,而是让学生七嘴八舌,自评互评,同学们对这一设计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甚至能提出五花八门的改进意见。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自主评价给予充分肯定,对涉及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阐明道理,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短处以及与老师的差距,从而认识到学习与积累的重要性。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课改”实践中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初步尝试,从实际效果看,奥尔夫教学法在培养少儿智力,张扬个性,养成自信方面确有许多宝贵之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如能把东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髓部分更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引进课堂,这对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