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注重习惯培养 促进高效学习

【作者】 杨其昌

【机构】 乔官镇解家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高效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收益终生。对此,我们必须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勇于发言、敢于质疑、认真作业、及时复习的习惯。
       关键词:课前预习 勇于发言 敢于质疑 及时复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高效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收益终生。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我们必须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勇于发言、敢于质疑、认真作业、及时复习的习惯。
        1.注重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表象。这对于学生在课上学习新知识,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更多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新知识,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例如,在学新课之前,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作为预习的作业,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预习中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重点的地方或自己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作个标记。在上课时,老师可先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预习中的收获或所碰到的田难,并充分利用学生预习的信息教学新知识。这样做到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的练习,学生预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可养成。
        2.注重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当遇到新奇刺激物时,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是学生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学生接受信息、吸取知识、思考交流的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广是认真听教师讲述并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以及教师的动作与表情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听、看”的愿望,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同意的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等待别人把话讲完,再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并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3.注重勇于发言习惯的培养。 
        上课积极发言,即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交给学生发言的要领,并激励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条理,表述准确。当学生回答错了或内容不完整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说”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说对说错都没关系。现在班上的学生常用“我认为、我发现…… ”等词句来回答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显得非常自信。有时,上课时像开辩论会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注重敢于质疑习惯的培养。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的知识最牢固,而质疑则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源泉。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知识的魅力,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多思善想,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习惯。巴甫洛夫说得好:“怀疑,是探索的动力因固此,在上课时要善于激疑。只有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
  调查发现,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学生并不多。这主要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教,而不住重学;没有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太多,太直白,给孩子留出的思考时间太少,因而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而不会运用知识。要培养学生“思”的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有学的欲望,那他必然会思,会质疑。在每节课中,我都非常留意学生的疑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发问。在新课要结束时,我都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想想,再说一说本节课自己有那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同时,要培养学的“钻研精神”。很多学生往往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不动脑筋就去请教家长或他人。因此,要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有钻研精神。每次布置作业时,有的题目,要求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这样,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5.着力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现在有很多学生写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马马虎虎写好就去玩了。有的一边作业,一边看打游戏、听音乐。遇上不懂的题目,就马上停下来照抄同学的作业,自己不动脑筋,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应该从几方面着手:—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把宇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目标并进行严格督导,要求学生不仅作业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他人作业,而且还要做到正确、整洁、美观。  三是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认真评价。要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准确评价,不仅对正误进行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进行评价。
  6. 强化课后及时复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主要历经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整理三个环节。学生课堂学习中理解不透、似是而非的内容,没有学会的知识,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都需要在复习整理中理解、掌握和解决。可见,复习整理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整理的要领强化课后及时复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课后复习整理,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不仅要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解决课堂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或困惑;更要着力于知识的构建、拓展与应用;反思问题解决过程,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对课堂学习过程的表现及学习成效进行自评。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课后复习整理,作业布置内容也要侧重于复习整理方面的内容,还要适时对学生反思整理效果进行激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