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自主合作拾级式教学的应用

【作者】 高瑞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农村中学的学生现状是英语基础差并且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英语学习显得尤为困难,基于此,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拾级式教学模式。它的宗旨是以教学案为指导,学生先学。此种教学是以合作研讨、多向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当堂训练、即时反馈为效能保障,让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学进来、学得会,最终考得好,而且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目标,以解放学生,让学生学、让学生写、让学生做、让学生说为主要形式,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即时反馈为标志。 
  一、自主合作拾级式教学模式
  课堂模式由“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交流 ——矫正巩固——拓展延伸”五环节构成。核心要素有三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
  二、具体实施过程及经验总结
  (一)小组建设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经历经验,建构的结果就不会相同,有的深刻,有的浅薄,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等等,这就需要群体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小组,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因此,培养小组学习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小组学习能力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进行学习的能力。而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是提高小组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学习小组的活动形式
  在小组活动中,为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形式要做到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增强学生间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2、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又为每个学生发表意见提供机会,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抒发己见的心理品质;3、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4、有利于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在这些原则基础上采取以下两种小组活动形式。 
  1.组间竞争
  (1)纵向竞争。由于学习小组都是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组与组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开展竞赛。教师可以采取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等多种形式开展比赛。教师对每次学习小组的答问、活动、作业、预习、检测、竞赛等进行评分。每次按得分多少评选出优秀组和达标组,以此唤起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
  (2)横向竞争。由于组间同号同质,让同号进行横向竞争,由于对手之间实力相差无几,几乎也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谁努力了谁就优秀,有了学习的标杆,有了同等水平的竞争对手,竞争更容易开展,学生的竞争意识会更强。(各科教师也可根据自己一科的成绩进行这样的分组和竞争)
   在竞争中,我们要把每一次竞赛量化,利用我们手中的量化表作好记录,对小组或个人进行周评,月评或学期评。(注意量化原则)
  2.组内互助
  (1)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采取一人问,其余人答,然后交替问答的办法;也可以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采取互对答案,相互介绍解题方法,消除解题障碍的办法,互促互进,共同提高。
   (2)帮差。由于教师采取的是小组计分制,所以组内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好坏直接影响该学习小组的整体表现。因此,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既是其本人的愿望,也是组内优秀生的希望,这就促使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们采取一帮一或一帮二的组合来进行兵教兵、兵强兵。这样也便于课上两两组合的活动开展。
  三、要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活动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是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对于中学生,讨论的题目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讨论时,看似非常热烈,但这种讨论毫无意义,只是流于形式。并且这样的讨论,对学生思维发展帮助不大。为了使讨论交流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收到实效,就要看讨论的问题有没有思考价值。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可以安排小组合作教学。
  2. 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独立思考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不依赖他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部分学生以后的学习就可能只当听众、观众,被动接受。会出现以上提到的看似热闹但无效果。独立思考的过程是讨论的前奏,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不能忽视这一环节。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羊式”的。要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有关合作程序,共同研制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在实践中逐步修订,使学生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按程序有效的开展活动。没有规则的活动,看似气氛活跃,但实效不佳。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对特定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提出合作建议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a的流程,让学生会合作。
  4.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的均衡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出现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的现象。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