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在开展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 杨寿喜
【机构】 扬州市宝应县画川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上开展合作小组教学模式,符合新政背景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该模式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藩篱,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就在开展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体会。
关键词:化学教学 合作小组 策略
合作小组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笔者认为:开展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是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度到“伴奏者”角色,使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出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可给于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如何处理在开展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实施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课堂上出现意外时
化学课堂教学中,不确定因素很多,课前预测和课堂上生成不一致的“意外”情况时有发生。碰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若竭尽全力解惑,代学生分析,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老师“强加”的,它只能让学生暂时“明白”。如果这种“意外”对本节课有价值,应恰当放手让学生分析,也许这“意外”将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我向事先用CuO与盐酸配制的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来说明碱可与盐发生反应。但在实验中滴入NaOH溶液时并没有出现蓝色絮状沉淀。“难道书本上的结论有错误?”“这是不可能的”,学生回答很干脆。“是不是试剂有问题?” “是不是-----”我并没有立即下结论。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学生分析出可能是CuCl2溶液在配制过程中盐酸过量,认为继续滴入NaOH溶液,就能出现沉淀。于是我让学生上来继续操作,试管中蓝色沉淀出现时,教室中一片欢呼,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接着我再让大家解释为什么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时不出现沉淀的原因。
2.小组合作课堂上出现学生回答错误时
错误是学生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可以说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放手对学生进行再刺激、再尝试,让学生自己在犯错、知错、防错的良性反应中建构新知识、新能力。老师也不用急着去帮学生纠正错误,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不会再一个学生回答错误后立即做出评价,而更多地给犯错误的学生及其同伴机会,通过学生间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之所在,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一、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HCl,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
A、Cu和Fe B、Ag C、Fe和Ag D、Cu和Ag
很多学生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置换反应条件,得出D这个答案时,我不及时评判,而是反问:“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什么问题?”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生经过探索与分析得出:Ag++Cl-=AgCl。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做点评、总结、反思错误,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3.小组合作型课堂上遇到开放性题目时
在化学课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去研究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不唯一的情况。教师再课堂上要学会等待。
4.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型课堂上教师会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想想,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意性思维发展大有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小组合作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
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放任学生。事实上,不可能是完全任凭学生去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在留给学生广泛思考的空间的同时,提供帮助、指导也是必要的,在我们的课堂中,应该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有机地结合。
4.2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切不可因为时间紧迫,草草收场。对待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教师都应妥善解决,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合作方式,能让更多的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或提问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去自由思考,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 合作小组 策略
合作小组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笔者认为:开展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是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度到“伴奏者”角色,使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出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可给于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如何处理在开展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实施合作小组型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课堂上出现意外时
化学课堂教学中,不确定因素很多,课前预测和课堂上生成不一致的“意外”情况时有发生。碰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若竭尽全力解惑,代学生分析,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老师“强加”的,它只能让学生暂时“明白”。如果这种“意外”对本节课有价值,应恰当放手让学生分析,也许这“意外”将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我向事先用CuO与盐酸配制的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来说明碱可与盐发生反应。但在实验中滴入NaOH溶液时并没有出现蓝色絮状沉淀。“难道书本上的结论有错误?”“这是不可能的”,学生回答很干脆。“是不是试剂有问题?” “是不是-----”我并没有立即下结论。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学生分析出可能是CuCl2溶液在配制过程中盐酸过量,认为继续滴入NaOH溶液,就能出现沉淀。于是我让学生上来继续操作,试管中蓝色沉淀出现时,教室中一片欢呼,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接着我再让大家解释为什么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时不出现沉淀的原因。
2.小组合作课堂上出现学生回答错误时
错误是学生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可以说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放手对学生进行再刺激、再尝试,让学生自己在犯错、知错、防错的良性反应中建构新知识、新能力。老师也不用急着去帮学生纠正错误,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不会再一个学生回答错误后立即做出评价,而更多地给犯错误的学生及其同伴机会,通过学生间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之所在,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一、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HCl,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
A、Cu和Fe B、Ag C、Fe和Ag D、Cu和Ag
很多学生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置换反应条件,得出D这个答案时,我不及时评判,而是反问:“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什么问题?”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生经过探索与分析得出:Ag++Cl-=AgCl。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做点评、总结、反思错误,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3.小组合作型课堂上遇到开放性题目时
在化学课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去研究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不唯一的情况。教师再课堂上要学会等待。
4.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型课堂上教师会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想想,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意性思维发展大有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小组合作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
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放任学生。事实上,不可能是完全任凭学生去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在留给学生广泛思考的空间的同时,提供帮助、指导也是必要的,在我们的课堂中,应该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有机地结合。
4.2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切不可因为时间紧迫,草草收场。对待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教师都应妥善解决,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合作方式,能让更多的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或提问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去自由思考,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