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项目教学法在《表现技法》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赵宏旭 王丽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环境下的实践过程及实践心得,探索了一种新的《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表现技法;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一、当前中职教师在专业理论课中所面临的困惑
  1、课程内容难以适应发展需求
  当前,在中职院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表现技法》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材与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1)虽然在教学中有国家中职专用教材,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由于教材保留了普高教材的基本结构,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忽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教师一般不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技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较强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满堂灌的方法,造成学生不愿听、不愿意练习,最后导致一堂课下来,出现教师累得要命,学生一片空白的问题。
  2、学生的学习基础妨碍教学效果的达成
  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让他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目前中职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中职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往往面对教师的讲授或提问,多数学生反应冷淡,甚至沉默不语,缺乏应有的应答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和活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缺乏有效方法的运用
  学生不良的现象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效应,教师缺少上课的激情。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开展,许多障碍摆在面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教学改革所倡导的课改理念和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这既有教师教学理念上的滞后,也有学生学习基础差的客观原因,特别是缺乏有效方法的运用。
  因此,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项目教学法”是一个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素质的一个有效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界定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与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及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目进行深入地学习,项目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成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用于帮助师生进生互动教与学,教师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会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
  三、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处理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将实践项目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项目教学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表现技法》课程的分析
  《表现技法》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律。并要求有绘画基础知识、透视理论、室内设计和设计制图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期学习作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课程专业性强,难度大,而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企业中实践的有些脱节,日后实际工作中很难应用到,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教学效率。面对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表现技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做了一定的探索。
  五、项目教学法在《表现技法》教学中的实施
  (一) 项目的选取设计
  首先,要为教学选取(或设计)一个合适的项目,一般该项目应该完成如下任务:1.项目要能够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项目要尽可能地涵盖本阶段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大部分教学内容知识,既要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本阶段的核心内容,又要能让学生以此为基点进行多方面的知识扩展。2.项目的难易程度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即项目的难易程度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他们感觉到这是个比较实际的、能够入手的任务,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这样才能积极地讨论应如何完成所需求的任务。
  (二) 课程内容的规划
  以项目任务方法进行教学,相应的课程内容也要重新规划、编排。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幅手绘效果图从构思到完成的整个过程,然后选择一个经典的手绘效果图案例,训练学生整个绘图过程,为了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我们在课程内容规划时以完成一个手绘效果图案例为主线,以科学知识体系为辅线,相互补充,使学生知识、技能全面发展。
  (三) 项目的执行和实施
  1. 营造职业氛围。
  由于表现技法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引进项目教学,营造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制效果图的能力。
  2. 训练基本技能。
  《表现技法》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绘画地基础知识和手绘效果图工具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各种企业中的实例,在教学班级组织项目组,每组5—6人,由教师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组合成项目形式,下达项目任务书。组内学生再根据项目任务通知书,共同讨论、想象、思考和绘制,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4. 评价执行结果。
  教师最后对每个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特别是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既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
  六、项目实施的心得和反思
  首先,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技法》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绘画基础知识、手绘工具的知识能力,要想在一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掌握无疑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细化、分解和设计,形成课前预习模块、课内练习模块和课后复习模块,并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其次,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项目教学法按实施步骤要求学生在教师分配任务后自己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所以学生直接参与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对《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在《表现技法》的运用,是课堂上一种新的尝试,课堂上的主角也发生了改变,由教师主导课堂到学生自主的学习,这是个跨越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使课堂变得更高效,更体现出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