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绿色评价,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春意
【作者】 祁月华
【机构】 建湖县芦沟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缘 起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评价语作为过程性评价中一种常用的评价手段就更应该发挥这一效能。如何使课堂教学评价语发挥这一效能呢?我们引进“绿色评价”的概念。意思是“通过科学的、健康的、和谐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己进行光合作用,进行一种价值判断。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提出这样的理念有以下几条理由。
理由(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因此,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富有艺术的评价语,充满智慧的评价语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
理由(二)人的发展的需要
人应该是在不断地鞭策和鼓励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地发展。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来自于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鼓励,来自同学们真诚的劝戒和激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进行互动式的评价。教师的精彩范读、学生的精彩表现以及学生需要纠正的地方都应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和评价中学生才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理由(三)课堂教学的终结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语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有及时有效的评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绿色的评价才能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暖意。
探 究
究竟怎样的评价才能使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光合作用,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使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促进功能,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呢?我们将援引我校课堂教学中的部分案例来说明我们的探索过程。
方法一:赞赏性评价是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
卡耐基曾经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特级教师王兰也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经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赏。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中起到调节、组织、导向和动力作用。老师经常将友好、理解、肯定与赞赏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这无疑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一句话语是赞赏,面带微笑是赞赏,摸摸学生的头是赞赏,对学生翘一下大拇指是赞赏,与学生握一下手,全体学生鼓一下掌也是赞赏。这些简便易行的评价无一不是对学生的赏识。这份赏识是教师独具匠心,是教师把满腔的爱播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是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昂然。课堂气氛就会像春天的喜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课堂上,教师的真诚赞赏点燃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为你鼓掌,因为你超越了自己。”“请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然后在下面画上破折号,再写上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就是某某同学的格言。”“谢谢,你不仅教会我该怎样读,还教会我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我的老师!”这样热情洋溢的赞赏语言会使学生因得到肯定而兴奋,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的话而激动。
一位老师在执教《虎门销烟》一文时,让学生自由交流读书感受。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当初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的经济侵略使我们伟大的民族得到了‘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时间的转换,历史的发展,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强盛起来了。在灾难面前我们毫不畏惧,在成就面前我们继续奋进。我们强大了!”我们听课的老师都用热烈的掌声来回报小男孩精彩的论述。执行教学任务的李老师更是激动万分。把这个小男孩紧紧地抱在怀里,,言辞激动地说:“请把你刚才的话再讲一遍,我和同学们都愿意再次聆听。”孩子稚嫩的童声再次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田。
教师用亲切的话语、“紧紧地搂着”这种不同寻常的赞赏,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昂起头,展示自己的成果,成功的喜悦悄悄地弥漫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方法二:牵引性评价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导航仪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要花相当一部分的力气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很多富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借助评价来牵引孩子纠正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校低中年级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引导学生举手时不敲桌子发出咚咚的声音,会说:“老师最喜欢举手时轻轻举起,然后轻轻放下的小朋友,就象某某小朋友一样。”听到老师的话,小朋友门举手时的咚咚声没有了;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倾听的习惯,当有小朋友发言,另一些小朋友不安心听,唧唧喳喳讲话时,老师会把耳朵凑到发言同学的耳边,皱着眉头,举起食指做“吁”状说“老师离他这么近都听不清,反而听到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哪个小朋友告诉我小鸟在哪儿?”这时小朋友真的安静下来了,四处张望找小鸟。这时老师再说:“哦……原来是小朋友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影响了他的发言。刚才我发现某某坐得特别端正,听得也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在别人发言时认真听,并且积极地思考。有意见的等别人讲完后再补充。”在老师长此以往的熏陶下,只要老师轻举食指放在嘴边,小朋友就知道怎么做了。这样的课堂评价语既是对好的学生的鼓励,又对一些待努力的学生起到强烈的暗示和引导作用,可谓四两拨千斤。
方法三:鼓励性评价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加速器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写道:“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鼓励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教师的鼓励中,回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和发挥。对于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评价应该从鼓励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赞可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需要在他们的主动发展上下工夫。”要使学生发展,首先要在他们主动发展遇到障碍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宽容。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只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发动他们本身的精神力量,才是真正关爱他们的生命。
鼓励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反 思
评价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励人,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经历的评价都是建立信心的良好机会,因此在评价中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及时的有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不拘于时空的限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留言都能是学生受到激励。
我们提出的绿色评价这个概念中强调关爱,强调爱和被爱共存。营造绿色的课堂评价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时空中,促进个体内在素质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选择吸收有益的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绿色学生评价则通过正确的分析、处理、转化各类矛盾和问题,实现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同时让学生享受教育评价的快乐,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评价语作为过程性评价中一种常用的评价手段就更应该发挥这一效能。如何使课堂教学评价语发挥这一效能呢?我们引进“绿色评价”的概念。意思是“通过科学的、健康的、和谐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己进行光合作用,进行一种价值判断。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提出这样的理念有以下几条理由。
理由(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因此,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富有艺术的评价语,充满智慧的评价语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
理由(二)人的发展的需要
人应该是在不断地鞭策和鼓励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地发展。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来自于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鼓励,来自同学们真诚的劝戒和激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进行互动式的评价。教师的精彩范读、学生的精彩表现以及学生需要纠正的地方都应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和评价中学生才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理由(三)课堂教学的终结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语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有及时有效的评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绿色的评价才能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暖意。
探 究
究竟怎样的评价才能使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光合作用,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使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促进功能,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呢?我们将援引我校课堂教学中的部分案例来说明我们的探索过程。
方法一:赞赏性评价是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
卡耐基曾经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特级教师王兰也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经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赏。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中起到调节、组织、导向和动力作用。老师经常将友好、理解、肯定与赞赏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这无疑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一句话语是赞赏,面带微笑是赞赏,摸摸学生的头是赞赏,对学生翘一下大拇指是赞赏,与学生握一下手,全体学生鼓一下掌也是赞赏。这些简便易行的评价无一不是对学生的赏识。这份赏识是教师独具匠心,是教师把满腔的爱播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是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昂然。课堂气氛就会像春天的喜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课堂上,教师的真诚赞赏点燃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为你鼓掌,因为你超越了自己。”“请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然后在下面画上破折号,再写上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就是某某同学的格言。”“谢谢,你不仅教会我该怎样读,还教会我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我的老师!”这样热情洋溢的赞赏语言会使学生因得到肯定而兴奋,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的话而激动。
一位老师在执教《虎门销烟》一文时,让学生自由交流读书感受。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当初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的经济侵略使我们伟大的民族得到了‘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时间的转换,历史的发展,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强盛起来了。在灾难面前我们毫不畏惧,在成就面前我们继续奋进。我们强大了!”我们听课的老师都用热烈的掌声来回报小男孩精彩的论述。执行教学任务的李老师更是激动万分。把这个小男孩紧紧地抱在怀里,,言辞激动地说:“请把你刚才的话再讲一遍,我和同学们都愿意再次聆听。”孩子稚嫩的童声再次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田。
教师用亲切的话语、“紧紧地搂着”这种不同寻常的赞赏,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昂起头,展示自己的成果,成功的喜悦悄悄地弥漫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方法二:牵引性评价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导航仪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要花相当一部分的力气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很多富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借助评价来牵引孩子纠正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校低中年级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引导学生举手时不敲桌子发出咚咚的声音,会说:“老师最喜欢举手时轻轻举起,然后轻轻放下的小朋友,就象某某小朋友一样。”听到老师的话,小朋友门举手时的咚咚声没有了;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倾听的习惯,当有小朋友发言,另一些小朋友不安心听,唧唧喳喳讲话时,老师会把耳朵凑到发言同学的耳边,皱着眉头,举起食指做“吁”状说“老师离他这么近都听不清,反而听到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哪个小朋友告诉我小鸟在哪儿?”这时小朋友真的安静下来了,四处张望找小鸟。这时老师再说:“哦……原来是小朋友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影响了他的发言。刚才我发现某某坐得特别端正,听得也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在别人发言时认真听,并且积极地思考。有意见的等别人讲完后再补充。”在老师长此以往的熏陶下,只要老师轻举食指放在嘴边,小朋友就知道怎么做了。这样的课堂评价语既是对好的学生的鼓励,又对一些待努力的学生起到强烈的暗示和引导作用,可谓四两拨千斤。
方法三:鼓励性评价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加速器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写道:“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鼓励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教师的鼓励中,回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和发挥。对于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评价应该从鼓励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赞可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需要在他们的主动发展上下工夫。”要使学生发展,首先要在他们主动发展遇到障碍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宽容。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只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发动他们本身的精神力量,才是真正关爱他们的生命。
鼓励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反 思
评价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励人,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经历的评价都是建立信心的良好机会,因此在评价中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及时的有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不拘于时空的限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留言都能是学生受到激励。
我们提出的绿色评价这个概念中强调关爱,强调爱和被爱共存。营造绿色的课堂评价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时空中,促进个体内在素质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选择吸收有益的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绿色学生评价则通过正确的分析、处理、转化各类矛盾和问题,实现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同时让学生享受教育评价的快乐,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