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邢 磊

【机构】 亳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得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进入到各级各类学校,将多媒体科学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作用已成为必然。本文就从创设让人心动的教学情境、实现直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论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直观教学、和谐、兴趣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正逐步进入到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应该将多媒体科学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 应用多媒体创设“心动”的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往往被作为副科,升学考试不考,有些农村中学甚至认为该学科可有可无。因此,很多老师过去采用的是“教材+黑板”的简单教学形式。其结果,使学生对生物课兴趣不浓,学习起来索然无味,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说主动学习的问题了。现在,有了多媒体,将它们应用在我们的生物学教学中,以丰富的画面,动感的场景,优美的视听效果,变静为动,化抽象为神奇,使学生的视听结合,手脑并用。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物生活的画面,一曲曲优雅动听的配乐,一段段真切生动的视频,能认学生兴奋,让学生心情激动,让学生感动。这样以来,一个令人心动的教学情境就出现了。常言说:有心动才会有行动。在令人心动的情境下,掀起了孩子们思绪的波澜,激起行动探究的欲望,绽放出求实、求真的思想涟漪。学生在丰富、生动的媒体资源的召唤下感动、激动,乃至心灵震动,从而引发出思的骚动,学的冲动,求知的蠢蠢欲动。
        2应用多媒体实现直观化教学。
        教学的直观化,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图片、图形图像、模型或实物、动画和视频等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将微观世界放大,将宏观世界浓缩,将光阴凝固,让时空定格,以此实现文字、图片、模拟、实物等易观察,易于理解,易于形成印象,形成认知的跃进,思维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落实。
        3 应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可以让教学重点得到突出表现,让学生认识到重点的“重”,品味到重点为什么会“重”。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性,可形成文、图、声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并行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教学中的难点的“难处”破解,使过程和现象变得易于识别,易于观察,易于分析,易于理解,化难为易,使“难点”变得不再“难”。比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受精作用”内容时,植物的双受精是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板图讲析,重复讲解的方式,最终搞的学生仍然一头雾水,不能形成认知。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课件将这一过程动态地表达出来,使双受精的过程被剥离地淋漓尽致,一看即明白,效果特好。
        4应用多媒体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运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等特点,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自由交流,友好互动,彼此之间充满率真与坦诚。和谐的课堂氛围,友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害羞、胆怯、恐惧的心理,使孩子们在真正快乐的心态下学习。快乐的心情存在时,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占据上风,会自觉地探究学习的方法,强化自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
         和谐的课堂,拥有和谐的师生交流,彼此真诚相待,相互信任,最有利于师生间思想情感的对话,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这时,学生也最能接受别人的情感,这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绝佳时机,教师要充分地把握。例如,在学生欣赏完大熊猫憨态可掬的视频后,心情愉悦,思维激荡,这时进行保护濒危生物,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教育,学生接受起来就较轻松,留下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5应用多媒体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以其直观,内容丰富受到师生们的厚爱。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可大大增加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融入更大的信息量,使学生的认知空间更丰富,视野更宽阔,思路更敏锐。例如,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容学习时,就用多媒体播放了吸毒、艾滋病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6应用多媒体实现教与学的根本性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本化”的教学。传统的“教材+黑板”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们口若悬河、苦口婆心的“演讲”,不能激起学生大脑的兴奋性,抽象的现象也无法直观显现,这样的教学,只能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师表演。多媒体的出现与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这一旧状。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们讲的少了,学生们观察的多了,思考的多了,交流讨论的多了;教师写的少了,节约了教学时间,但呈现的信息量却增加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是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师生间在教与学中共同生成教学,共同发展,教学相长。教学的情境民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好于创新。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是自己知识的培育者,是自己能力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晨曦主编,蔡跟荣编译. 斯宾塞的教育[M].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合肥.2003年8月.
        [2] 胡学平主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百法百例[M].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安徽、合肥.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