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渗透

【作者】 王 军

【机构】 神木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必须制定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今天,德育教育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生物教学立德树人,是我们生物教师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依据教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立德树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情。生物课伊始,我便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又如: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品种……通过介绍, 立德树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培养爱祖国的高尚情操,立志为中华复兴大业而努力学习。
  二、润物无声,在教学中树立德育示范,立德树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学生的行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深远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站在热爱教育事业这一基点上,严于律己,规范自身行为,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真诚、公平、宽容、严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立德树人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期待、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关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导致自杀或他杀行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例如在讲解动物的受精过程时,可以用语言激励学生:“父亲上亿个精子争先恐后的游向母亲的卵细胞,优胜劣汰,最终只有速度最快、最健康强壮的那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相遇并获得卵细胞的接纳形成受精卵,这就是最初的你和我,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竞赛中的获胜者,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以此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揭秘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立德树人
  目前,青少年生命观念淡薄,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和珍惜。当务之急,作为生物学科正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生物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例如“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的教学中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物都要经历一个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可见,任何生命个体,无论形体上是大是小,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价值,任何生命都是珍贵的。还有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自然界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引导教育学生去尊重和珍惜。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培养感恩情怀,立德树人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来自父母和社会的一切无私给予,然而,在他们的字典里很少有“感恩”一词。在高二下册遗传病类型介绍中有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种病的症状,并且建立“感恩”意识。不论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不应完全属于个人,人的躯体作为生命系统的承担者,本人没有生命的处置权。从生命的生殖发育过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你成人要付出多少艰辛,社会多少人为你服务,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母亲的怀胎十月呵护着你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在关注你的成长,社会尽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多少人对人的生命孕育、诞生、成长付出心血和劳动,当你失去生命时又有多少人为之痛苦。乌鸦尚能反哺,羊尚能跪乳,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善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既是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回馈父母及其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
  总之,生物教师必须德才兼备,认真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所需要的合格人才。